WORDS:大亨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傑出的小說家
需要擁有兩種能力
除了要能營造故事的情景,氣氛
最重要的是
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跟細膩地感受力
第一點我認為可以靠”吸收”,”練習”
試著讓這項能力有所進步
第二點則是與個人成長環境造就的個性比較有關
(不可諱言的跟天份也有點關係)
村上龍的”寂寞國殺人”
是村上龍1998年發行的散文作品
(台灣1999年發行,書中的合成影像照片也由他親自操刀)
是一篇探討現代化後
日本整個社會氣氛
滿溢著濃稠地”寂寞感”
比方說十幾歲的少年殺人
或是少女援交等等社會問題
他還提出很有意思的見解
認為”演歌”之所以會沒落
也是因社會從”悲哀”轉為”寂寞”
雖然發行至今
已有十年的時間了
現在讀起來
同樣流動”當下”的時代氛圍
如果去觀察日本近來社會的新聞事件
繼鐵道推人事件
秋葉原無預警殺戮事件之後
這陣子又出現了書店的隨機殺人
殺手被逮捕之後
說法幾乎都很類似
”我就是想殺人,沒有原因,就是想殺”
你會發現
早在十年前
村上龍就以身為作家的ㄧ份社會責任感
走在所有日本人的前面
揭示日本社會未來可能的流向
如同他當初寫這本書所預測的
所有的狀況都成真了
台灣也面臨類似的狀況
如今看起來
就像要說這本書像是驚人的預言作品
也不為過吧
(節錄書中內容1)
……人類本來就是腐敗的。這些腐敗的本性,從古到今一直被各種組織或規律遮蓋掩飾。最具代表的就是家庭和法律,另外理念、藝術、宗教也有份。這些組織或規律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並不是這些組織或規律導致少年犯罪,而是這些組織或規律無法遏止少年的犯行。
(節錄書中內容2)
大約在二十年前,日幣突破一美元兌換兩百日圓的關卡時,日本的現代化就算完成了。現代化的完成就代表國家大目標的完成,接著必須從追求國家價值觀改為追求個人價值觀才行。可是日本完全沒有做到,也沒有宣布這是必要的方向。
儘管日本男人拼命工作提高業績,可是除了在公司之外,在家中、同學會中都沒有被讚賞,由於不被讚賞,所以日本男人活著也覺得沒有什麼意義。
過去因為戰敗和處於現代化轉型,所以日本人的感情以「悲哀」為主,然而國家的目標消失後,應該有的個人價值觀和目標卻還未尋獲,以至於「悲哀」的感情漸漸趨向「寂寞」。
特別是過去就一直依照國家目標拼命工作的薪水階級、經營中小企業的日本男人,發現很難突然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還身處極度寂寞卻不自覺。
(節錄書中內容3)
人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榜樣的。小孩子在青春期前以父母為榜樣,但是並不是模仿父母,而是除了觀察父母的生存方式以外,小孩根本沒有機會學習生存的方法。父母生活得很無聊,小孩也會認為人生很無聊。再重述一次,現在的小孩一直在「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這種要求中長大,但是因為現代社會沒有後現代化的價值觀,所以這種要求就跟媒體所傳達的訊息互相矛盾。所有的媒體都競相塞給小孩一個訊息,那就是世上沒有半個人光是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因而過著充實人生的。於是小孩子就在這種環境中掙扎著,無法找到另外一種個人的、新的生存方式的榜樣。
(節錄書中內容4)
我認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人的精神狀況並不是安定的。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也就是夫婦、親子、家庭關係也不見得是安定的。
從因貧困產生的悲哀轉變為寂寞,基本上來講,這也算是一種進步。我們現在在常態中也一直是寂寞的,我從來不認為社會制度可以中和這種寂寞,現在我也不認為可以。
我從幼稚園開始就與社會制度無緣,所以我必須擁有一份讓自己有充實感的工作,如果我不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我就無法在這社會中生存下去。
從上面四段的節錄當中
我們看到了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
尤其在東方世界
思考模式本來就是較保守的
不只是上一輩
年輕一輩的想法也是如此
並不是累積很多性經驗,打扮的誇張鮮豔
就代表了ㄧ個社會的開放
也許行為乍看之下是開放的
但是骨子裡還是保守的
(如果常常性交就叫開放的話
那我們全部都流著開放的血液
每個人的祖先都是一路”開放”過來)
原因出在哪裡?
在於台灣社會的風氣
是不鼓勵你思考的
父母親不鼓勵
老師不鼓勵
政府不鼓勵
沒有任何人鼓勵你尋找自己的定位
不但不鼓勵
他們甚至是”不希望”
媒體又使用本身的絕對優勢
各式各樣腥羶色,或是無聊地訊息
去轟炸,強塞在你腦袋裡
所以人們的目標幾乎上都是單一而制式化的
(讀書踩死別人,到大公司踩死別人,賺一輩子花不完的錢踩死別人)
但就像村上龍所說的
”現在的小孩一直在「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這種要求中長大”
”所有的媒體都競相塞給小孩一個訊息,那就是世上沒有半個人光是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因而過著充實人生的”
潛意識所渴望的自我尋找與探索
與現實當中被建構起的主流目標
兩者之間互相牴觸
會感覺找不到”我”
因為”我”就跟每個人都一樣
所以很多小孩子
眼看著父母生活過的無趣
就算父母賺得薪水是堪用的
心裡依舊對未來充滿焦慮
加上台灣教育又完全不重視興趣養成
很多年輕人最終只能依靠自我吹噓膨脹,網路,藥物,性
暫時去平復這種寂寞感
當這些不再能填滿空虛的時候
有些人就選擇更荒唐的事情
來刺激麻痺的感官
就像日本近幾年不時會發生的”隨機殺人”
兇手就是想要到街上濫殺人
沒有理由,沒有原因,沒有動機
(動機就是沒有動機)
這會讓小老百姓恐慌沒錯
但如果你讀過了這本書
就知道其實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
我們這社會為什麼總是那麼害怕人們獨立思考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傑出的小說家
需要擁有兩種能力
除了要能營造故事的情景,氣氛
最重要的是
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跟細膩地感受力
第一點我認為可以靠”吸收”,”練習”
試著讓這項能力有所進步
第二點則是與個人成長環境造就的個性比較有關
(不可諱言的跟天份也有點關係)
村上龍的”寂寞國殺人”
是村上龍1998年發行的散文作品
(台灣1999年發行,書中的合成影像照片也由他親自操刀)
是一篇探討現代化後
日本整個社會氣氛
滿溢著濃稠地”寂寞感”
比方說十幾歲的少年殺人
或是少女援交等等社會問題
他還提出很有意思的見解
認為”演歌”之所以會沒落
也是因社會從”悲哀”轉為”寂寞”
雖然發行至今
已有十年的時間了
現在讀起來
同樣流動”當下”的時代氛圍
如果去觀察日本近來社會的新聞事件
繼鐵道推人事件
秋葉原無預警殺戮事件之後
這陣子又出現了書店的隨機殺人
殺手被逮捕之後
說法幾乎都很類似
”我就是想殺人,沒有原因,就是想殺”
你會發現
早在十年前
村上龍就以身為作家的ㄧ份社會責任感
走在所有日本人的前面
揭示日本社會未來可能的流向
如同他當初寫這本書所預測的
所有的狀況都成真了
台灣也面臨類似的狀況
如今看起來
就像要說這本書像是驚人的預言作品
也不為過吧
(節錄書中內容1)
……人類本來就是腐敗的。這些腐敗的本性,從古到今一直被各種組織或規律遮蓋掩飾。最具代表的就是家庭和法律,另外理念、藝術、宗教也有份。這些組織或規律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並不是這些組織或規律導致少年犯罪,而是這些組織或規律無法遏止少年的犯行。
(節錄書中內容2)
大約在二十年前,日幣突破一美元兌換兩百日圓的關卡時,日本的現代化就算完成了。現代化的完成就代表國家大目標的完成,接著必須從追求國家價值觀改為追求個人價值觀才行。可是日本完全沒有做到,也沒有宣布這是必要的方向。
儘管日本男人拼命工作提高業績,可是除了在公司之外,在家中、同學會中都沒有被讚賞,由於不被讚賞,所以日本男人活著也覺得沒有什麼意義。
過去因為戰敗和處於現代化轉型,所以日本人的感情以「悲哀」為主,然而國家的目標消失後,應該有的個人價值觀和目標卻還未尋獲,以至於「悲哀」的感情漸漸趨向「寂寞」。
特別是過去就一直依照國家目標拼命工作的薪水階級、經營中小企業的日本男人,發現很難突然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還身處極度寂寞卻不自覺。
(節錄書中內容3)
人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榜樣的。小孩子在青春期前以父母為榜樣,但是並不是模仿父母,而是除了觀察父母的生存方式以外,小孩根本沒有機會學習生存的方法。父母生活得很無聊,小孩也會認為人生很無聊。再重述一次,現在的小孩一直在「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這種要求中長大,但是因為現代社會沒有後現代化的價值觀,所以這種要求就跟媒體所傳達的訊息互相矛盾。所有的媒體都競相塞給小孩一個訊息,那就是世上沒有半個人光是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因而過著充實人生的。於是小孩子就在這種環境中掙扎著,無法找到另外一種個人的、新的生存方式的榜樣。
(節錄書中內容4)
我認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人的精神狀況並不是安定的。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也就是夫婦、親子、家庭關係也不見得是安定的。
從因貧困產生的悲哀轉變為寂寞,基本上來講,這也算是一種進步。我們現在在常態中也一直是寂寞的,我從來不認為社會制度可以中和這種寂寞,現在我也不認為可以。
我從幼稚園開始就與社會制度無緣,所以我必須擁有一份讓自己有充實感的工作,如果我不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我就無法在這社會中生存下去。
從上面四段的節錄當中
我們看到了現代化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
尤其在東方世界
思考模式本來就是較保守的
不只是上一輩
年輕一輩的想法也是如此
並不是累積很多性經驗,打扮的誇張鮮豔
就代表了ㄧ個社會的開放
也許行為乍看之下是開放的
但是骨子裡還是保守的
(如果常常性交就叫開放的話
那我們全部都流著開放的血液
每個人的祖先都是一路”開放”過來)
原因出在哪裡?
在於台灣社會的風氣
是不鼓勵你思考的
父母親不鼓勵
老師不鼓勵
政府不鼓勵
沒有任何人鼓勵你尋找自己的定位
不但不鼓勵
他們甚至是”不希望”
媒體又使用本身的絕對優勢
各式各樣腥羶色,或是無聊地訊息
去轟炸,強塞在你腦袋裡
所以人們的目標幾乎上都是單一而制式化的
(讀書踩死別人,到大公司踩死別人,賺一輩子花不完的錢踩死別人)
但就像村上龍所說的
”現在的小孩一直在「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這種要求中長大”
”所有的媒體都競相塞給小孩一個訊息,那就是世上沒有半個人光是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因而過著充實人生的”
潛意識所渴望的自我尋找與探索
與現實當中被建構起的主流目標
兩者之間互相牴觸
會感覺找不到”我”
因為”我”就跟每個人都一樣
所以很多小孩子
眼看著父母生活過的無趣
就算父母賺得薪水是堪用的
心裡依舊對未來充滿焦慮
加上台灣教育又完全不重視興趣養成
很多年輕人最終只能依靠自我吹噓膨脹,網路,藥物,性
暫時去平復這種寂寞感
當這些不再能填滿空虛的時候
有些人就選擇更荒唐的事情
來刺激麻痺的感官
就像日本近幾年不時會發生的”隨機殺人”
兇手就是想要到街上濫殺人
沒有理由,沒有原因,沒有動機
(動機就是沒有動機)
這會讓小老百姓恐慌沒錯
但如果你讀過了這本書
就知道其實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
我們這社會為什麼總是那麼害怕人們獨立思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