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我不知道這本書
在所謂"專家"的評價是如何
但對我來說
"末日小鎮"在我心目中
是經典之作
壓抑緊張地氣氛
挑戰脆弱地人性
質疑國家參戰的意義
我認為這本書講的是各種"懷疑"
人對人的懷疑
人對國家的懷疑
人對戰爭的懷疑
最後是
---人對自己的懷疑
1918年的流行性大感冒
一億人喪生
但在歷史上被選擇性的遺忘
連大學時代主修歷史的湯瑪斯‧穆倫(本書作者)
自己都是在因緣際會之下
才會知道這事件
為什麼這場世紀大流感
卻被草草帶過呢
作者在序也有提到
他認為這是因為當時正是世界大戰的期間
美國當時所有記載都集中在這上頭
那麼美國作家為什麼會選擇放掉這個題材呢
湯瑪斯‧穆倫認為
可能是因為作家們選擇了「戰爭」當作題材
畢竟戰爭這題材在當時象徵著"新時代"
而疾病則比較像是代表著"舊時代"
(在1918年大流感前已有傷寒、黃熱病、霍亂等流行病)
而為什麼他會有寫這題材的動機
在湯瑪斯‧穆倫
得知有些小鎮在流感盛行時未遭到流感入侵
卻在小鎮外派人持槍看守
藉此隔離及阻擋外人進入之後
他有了寫這部小說的動機
前幾年的SARS
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
醫護人員想出來但卻要被隔離
有人得了SARS還搭乘交通工具等等
每個人帶著口罩,只露出眼睛
聽到附近有人打噴嚏或咳嗽
心裡就一陣緊縮
什麼道德禮教全部發揮不了作用
那陣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流露著猜忌與冷漠的微妙情感
我認為其實這才是一種原型
這部小說想要表達的概念
其實有很多
(如果全部寫出來的話
這篇可能會變成像論文一樣)
第一個是烏托邦主義的諷刺
創立這個地方,實為鎮長角色的查爾斯
他因為不滿家人剝削勞工
於是建立共和鎮
這裡的人有一樣大小的住宅
(還是先建好給你住,慢慢從薪水扣)
給予每個人類似的工作機會
(木材廠或與木頭相關的工作)
但是當這個伐木小鎮遇到了流感侵襲
短短的時間
和平的神話瞬間瓦解
一切都變了調
開始發生偷竊
人們彼此不信任
每個人自掃門前雪
沒有人願意對其他人伸出援手
就像電影黑暗騎士小丑所說的吧
"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會顯露出自己的本質"
(大概意思...不得不說希斯萊傑演得真狂啊)
最吸引我的
還是故事中"對錯"的刻意混淆
何謂對?何謂錯?
這沒有標準的準則
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把尺,自己的價值觀
在共和鎮表決要隔離之後
小鎮外必須有人輪班站崗守衛
這一天
輪到情如兄弟的菲力普與葛拉漢守衛
當一位士兵在寒冷的天氣
打著噴嚏向小鎮前進
要求食物,甚至是住宿一晚
菲力普與葛拉漢面對的抉擇
開槍還是不開槍?
開槍了等同於殺死一個生命
不開槍卻可能會讓小鎮受到流感侵襲
25歲,已經成家的葛拉漢的選擇是
---開槍
為了要保護自己的小鎮
他寧可殺人
即使代價是要背負著殺人的沉重陰影
菲力普不是執行者
但他是守衛之一
還親眼目睹了事發經過
這次事件迫使16歲的他必須提前長大
而在一次獨自看守地狀況底下
菲力普面臨了殘酷考驗
又有一位士兵靠近小鎮
菲力普萬般地掙扎
最終還是開不了槍
與葛拉漢走了ㄧ條截然不同的路
他放過了這個士兵
帶他到廢棄空屋
準備幫他帶點食物
之後被一起守衛的人給發現了
最後反而是菲力普與士兵被隔離起來
菲力普隔離了兩天後重獲自由
士兵則被懷疑是德國間諜而繼續囚禁
鎮上卻開始有人得了流感...
情勢一發不可收拾
流感如猛獸般在共和鎮肆虐
葛拉漢覺得就算士兵被醫生判定健康
一定也是他帶來厄運與"髒空氣"
於是他潛入空屋
把第二個士兵給殺了
這是因為他必須貫徹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第二個士兵不死
那麼他殺第一個士兵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如果不是絕對必要
是不是代表自己得永遠活在如地窖般黑暗潮濕的回憶裡?
菲力普在小說的最後
又面臨了是否開槍的抉擇
---當葛拉漢因為沒登記兵役
即將被木瀑鎮警長給強制帶走
在這個抉擇裡
流感才剛痊癒地菲力普開槍了
為什麼菲力普這時候會開槍呢?
如果要解釋之所以開槍
是想保護自己當成兄長跟崇敬對象的葛拉漢
但為什麼面對士兵時
菲力普卻沒辦法開槍?
那時候開槍不是等於保護自己的鎮上所有人嗎?
(葛拉漢也是屬於鎮上一份子)
這是作者高段地寫作技巧,故事的安排
當書中角色
面臨兩難抉擇
其實作者也是在問你
如果是你
你會怎麼做?
你面對第一個士兵會開槍嗎?
你面對第二個士兵會開槍嗎?
你面對用暴力手法,要把朋友抓去關的警長會開槍嗎?
哪個決定是對的?
哪個決定又是錯的呢?
一個決定往往會牽連下個決定
但下個決定也有可能顛覆既有的慣性
以"末日小鎮"的劇情架構來講
我覺得是有可能拍成電影的
但也因為很喜歡這本小說
心裡面是矛盾的
因為一旦改編成電影
我看了ㄧ定又會忍不住碎碎唸
"導演在搞什麼啊!"
書中有段話
我很喜歡
想用這段來結尾
"當萬事順利的時候,你以為人生巨變會擊垮你;但厄運真的到來,你卻又撐了過來.你撐過來不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你繼續下去也不僅是你單純想要如此而已,你忍受一切也不是因為教堂牧師叫你這麼做.你撐過來是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單純的、不屈不撓、想繼續前進的渴求,而且不管要付出什麼代價,你都會堅持下去.即使你喪失了這麼多東西,多到你都不認得自己了,但你剩下的東西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那是你從來不懂的部分,是你一直低估的部分,也是你一直害怕面對的部分.你害怕有一天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不會出現,但事實上它正是你無法被奪走的部分."
我得先承認
我一向不喜歡光明的文字
因為總是會感到有矯情地成分
但我卻想把這段話寫起來
放在自己的書桌墊子下
他說的沒錯
人惋惜失去的
輕視與懷疑自己擁有的
但潛意識是愛著自己擁有的
(不管是對人,生活模式,自己的興趣專長)
而且是"自己"的一部分
我知道當我失去僅存的
我將一無所有
我已經在期待湯瑪斯‧穆倫的下一部小說了
我不知道這本書
在所謂"專家"的評價是如何
但對我來說
"末日小鎮"在我心目中
是經典之作
壓抑緊張地氣氛
挑戰脆弱地人性
質疑國家參戰的意義
我認為這本書講的是各種"懷疑"
人對人的懷疑
人對國家的懷疑
人對戰爭的懷疑
最後是
---人對自己的懷疑
1918年的流行性大感冒
一億人喪生
但在歷史上被選擇性的遺忘
連大學時代主修歷史的湯瑪斯‧穆倫(本書作者)
自己都是在因緣際會之下
才會知道這事件
為什麼這場世紀大流感
卻被草草帶過呢
作者在序也有提到
他認為這是因為當時正是世界大戰的期間
美國當時所有記載都集中在這上頭
那麼美國作家為什麼會選擇放掉這個題材呢
湯瑪斯‧穆倫認為
可能是因為作家們選擇了「戰爭」當作題材
畢竟戰爭這題材在當時象徵著"新時代"
而疾病則比較像是代表著"舊時代"
(在1918年大流感前已有傷寒、黃熱病、霍亂等流行病)
而為什麼他會有寫這題材的動機
在湯瑪斯‧穆倫
得知有些小鎮在流感盛行時未遭到流感入侵
卻在小鎮外派人持槍看守
藉此隔離及阻擋外人進入之後
他有了寫這部小說的動機
前幾年的SARS
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
醫護人員想出來但卻要被隔離
有人得了SARS還搭乘交通工具等等
每個人帶著口罩,只露出眼睛
聽到附近有人打噴嚏或咳嗽
心裡就一陣緊縮
什麼道德禮教全部發揮不了作用
那陣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流露著猜忌與冷漠的微妙情感
我認為其實這才是一種原型
這部小說想要表達的概念
其實有很多
(如果全部寫出來的話
這篇可能會變成像論文一樣)
第一個是烏托邦主義的諷刺
創立這個地方,實為鎮長角色的查爾斯
他因為不滿家人剝削勞工
於是建立共和鎮
這裡的人有一樣大小的住宅
(還是先建好給你住,慢慢從薪水扣)
給予每個人類似的工作機會
(木材廠或與木頭相關的工作)
但是當這個伐木小鎮遇到了流感侵襲
短短的時間
和平的神話瞬間瓦解
一切都變了調
開始發生偷竊
人們彼此不信任
每個人自掃門前雪
沒有人願意對其他人伸出援手
就像電影黑暗騎士小丑所說的吧
"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會顯露出自己的本質"
(大概意思...不得不說希斯萊傑演得真狂啊)
最吸引我的
還是故事中"對錯"的刻意混淆
何謂對?何謂錯?
這沒有標準的準則
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把尺,自己的價值觀
在共和鎮表決要隔離之後
小鎮外必須有人輪班站崗守衛
這一天
輪到情如兄弟的菲力普與葛拉漢守衛
當一位士兵在寒冷的天氣
打著噴嚏向小鎮前進
要求食物,甚至是住宿一晚
菲力普與葛拉漢面對的抉擇
開槍還是不開槍?
開槍了等同於殺死一個生命
不開槍卻可能會讓小鎮受到流感侵襲
25歲,已經成家的葛拉漢的選擇是
---開槍
為了要保護自己的小鎮
他寧可殺人
即使代價是要背負著殺人的沉重陰影
菲力普不是執行者
但他是守衛之一
還親眼目睹了事發經過
這次事件迫使16歲的他必須提前長大
而在一次獨自看守地狀況底下
菲力普面臨了殘酷考驗
又有一位士兵靠近小鎮
菲力普萬般地掙扎
最終還是開不了槍
與葛拉漢走了ㄧ條截然不同的路
他放過了這個士兵
帶他到廢棄空屋
準備幫他帶點食物
之後被一起守衛的人給發現了
最後反而是菲力普與士兵被隔離起來
菲力普隔離了兩天後重獲自由
士兵則被懷疑是德國間諜而繼續囚禁
鎮上卻開始有人得了流感...
情勢一發不可收拾
流感如猛獸般在共和鎮肆虐
葛拉漢覺得就算士兵被醫生判定健康
一定也是他帶來厄運與"髒空氣"
於是他潛入空屋
把第二個士兵給殺了
這是因為他必須貫徹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第二個士兵不死
那麼他殺第一個士兵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如果不是絕對必要
是不是代表自己得永遠活在如地窖般黑暗潮濕的回憶裡?
菲力普在小說的最後
又面臨了是否開槍的抉擇
---當葛拉漢因為沒登記兵役
即將被木瀑鎮警長給強制帶走
在這個抉擇裡
流感才剛痊癒地菲力普開槍了
為什麼菲力普這時候會開槍呢?
如果要解釋之所以開槍
是想保護自己當成兄長跟崇敬對象的葛拉漢
但為什麼面對士兵時
菲力普卻沒辦法開槍?
那時候開槍不是等於保護自己的鎮上所有人嗎?
(葛拉漢也是屬於鎮上一份子)
這是作者高段地寫作技巧,故事的安排
當書中角色
面臨兩難抉擇
其實作者也是在問你
如果是你
你會怎麼做?
你面對第一個士兵會開槍嗎?
你面對第二個士兵會開槍嗎?
你面對用暴力手法,要把朋友抓去關的警長會開槍嗎?
哪個決定是對的?
哪個決定又是錯的呢?
一個決定往往會牽連下個決定
但下個決定也有可能顛覆既有的慣性
以"末日小鎮"的劇情架構來講
我覺得是有可能拍成電影的
但也因為很喜歡這本小說
心裡面是矛盾的
因為一旦改編成電影
我看了ㄧ定又會忍不住碎碎唸
"導演在搞什麼啊!"
書中有段話
我很喜歡
想用這段來結尾
"當萬事順利的時候,你以為人生巨變會擊垮你;但厄運真的到來,你卻又撐了過來.你撐過來不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你繼續下去也不僅是你單純想要如此而已,你忍受一切也不是因為教堂牧師叫你這麼做.你撐過來是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單純的、不屈不撓、想繼續前進的渴求,而且不管要付出什麼代價,你都會堅持下去.即使你喪失了這麼多東西,多到你都不認得自己了,但你剩下的東西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那是你從來不懂的部分,是你一直低估的部分,也是你一直害怕面對的部分.你害怕有一天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不會出現,但事實上它正是你無法被奪走的部分."
我得先承認
我一向不喜歡光明的文字
因為總是會感到有矯情地成分
但我卻想把這段話寫起來
放在自己的書桌墊子下
他說的沒錯
人惋惜失去的
輕視與懷疑自己擁有的
但潛意識是愛著自己擁有的
(不管是對人,生活模式,自己的興趣專長)
而且是"自己"的一部分
我知道當我失去僅存的
我將一無所有
我已經在期待湯瑪斯‧穆倫的下一部小說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