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們萬眾矚目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因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Aurora)當地戲院發生的12死不幸槍擊慘案更引起全球媒體的關注,本集為Christopher Nolan「蝙蝠俠三部曲」系列最終章,劇情設定為「黑暗騎士」的八年後。
(接下來有少量劇透)
本片依然維持著一定程度上的疏離感,像是炸美式足球場那場戲,電影院觀眾的感覺絕對是站在「外側」的,但也的確少了上集宛如地獄熔岩噴發的暗黑爆發力,這次Christopher Nolan的失足,在「現在不說、以後可能沒機會說」的意識下,諾蘭一口氣把想要補充的傾洩而出,美其名是集之大成,不過實則是焦點分散:Bruce Wayne的潛在毀滅意識、Gordon那不能說的祕密帶來的內疚、連總管Alfred 都有懷有善意謊言的掙扎等等,縱使電影裡向來不缺大明星,Christian Bale、Tom Hardy、Morgan Freeman 、Michael Caine、Gary Oldman、Joseph Gordon-Levitt、Anne Hathaway、Marion Cotillard,老中青三代一網打盡,不過除了Morgan Freeman像是跑龍套的外,導演Christopher Nolan用切蛋糕的方式裁切戲分,可惜的是非但不見《黑暗騎士》Heath Ledger 的小丑般震古鑠今的演出,反而變成有點互相抵消,本集反派Bane不但難以教觀眾打從心底畏懼,造型跟身手會浮現「非明星級的摔角手」的形象,實在想替為戲增重Tom Hardy叫屈。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將曾合作過《全面啟動》Marion Cotillard大材小用,姑且不論她演出的Miranda是否有其必要性,但深感惋惜的是曾以《玫瑰人生》勇奪奧斯卡影后、在本片淪為劇情翻轉的「道具」,我還以為《達文西密碼》的作家丹.布朗(Dan Brown)也有參與劇本咧!大衛芬奇在《致命遊戲》中,曾完美展示過如何讓「道具」角色發揮得恰如其分—不外乎是個性要鮮明、找來合適的演員,於是乎演出神經質與躁動角色的西恩潘,儘管出場不多,但風采幾乎可以說已然喧賓奪主。這種道具式的角色即使乍看是單一性格面向都沒關係,前提是一定要突出,不然就會像本片的Miranda,乾癟到有些可有可無,何況還把Marion Cotillard拍得不見以往的由內而外的性感魅力!(看《愛‧謎‧藏》時有一直被電到…)。
Bruce Wayne這次也透露了他擇善固執的天真與正義:「我的目標成為一個象徵,人人都可以成為蝙蝠俠。」(坦白說我想到了《食神》…)。Bane則一針見血的指出蝙蝠俠的避世、甚至是厭世心態:「你以為黑暗是你的盟友,其實你只是選擇了黑暗…」,其實蝙蝠俠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角色,無怪乎即使在一籮筐的美漫英雄中人氣堪稱No.1,其他的美漫英雄,遇強則強,形象也更具體;蝙蝠俠則不然,反派越難纏(像上一集的小丑跟雙面人),他的形象反倒益發蒼白模糊,倘若套用在其他美漫英雄上大概會得到滿山滿谷的幹譙,但觀眾好像愛的就是蝙蝠俠這一味!藉由對手的強來突顯蝙蝠俠身心靈的脆弱,即使在上一集幾乎被小丑的存在感淹沒也無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