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2010) 瑞典新銳導演烏拉西蒙森(Ola Simonsson)、喬安史特賈恩.尼爾森(Johannes Stjärne Nilsson)的前身是兩位導演的成名短片《One Apartment and Six Drummers》,一個公寓、六個專業鼓手,利用日常用品合作敲擊出各種奇特的音效與躍動節奏,在YouTube瀏覽次數超過一千萬。而同一製作團隊,將相同的旨趣概念電影劇情化之後,交出了《噪反城市》這部長片。
反恐小組探員阿瑪迪斯自小出生於音樂世家,弟弟長大之後更是國家級的大指揮家,豈料阿瑪迪斯卻對音樂深惡痛絕,他自小是個音癡、音樂對他而言只是一種折騰、難以擺脫的幽深陰影。
然而有一位倡導無政府主義的女鼓手,組織了一干奇琶鼓手,以音樂快閃族的形式去傳達他們心目中的音樂烏托邦,整座城市的所有所見之物都是他們可能敲打的樂器。
電影共分四個樂章,在醫院、銀行、歌劇院、高空電纜各有一齣「節奏快閃」。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二段、就連絞碎鈔票的碎鈔機,亦能當音效與交織在節奏中,真是一絕啊!《噪反城市》畢竟最初的源起是短片、要旨也是以幻化莫測的音樂節奏為號召。電影化後,若論劇本結構肌理,我覺得委實有些鬆散,劇情線並未有收束在一條線上的感覺,整部電影就是利用高度反差的角色設定(痛恨音樂的哥哥、大指揮家的弟弟)去維持戲劇張力。最值得玩味的設定是,阿瑪迪斯對於「聲響」有異樣地「心病」,平素與人日常對話都正常,但只要轉化成音效或節奏就不時會「自動消音」。末尾在大樓樓頂的城市明滅的一場戲,單就視覺效果的呈現上,煞是動人,但身為警察的阿瑪迪斯與身為音樂快閃族女首腦的對手戲太單薄,沒有感情的醞釀、堆砌、火花,自然本該浪漫的電影場景,也就純然停留在視覺上、而非精神或感性上的感動。
《噪反城市》:★★★☆
文藝復興
《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2010) 瑞典新銳導演烏拉西蒙森(Ola Simonsson)、喬安史特賈恩.尼爾森(Johannes Stjärne Nilsson)的前身是兩位導演的成名短片《One Apartment and Six Drummers》,一個公寓、六個專業鼓手,利用日常用品合作敲擊出各種奇特的音效與躍動節奏,在YouTube瀏覽次數超過一千萬。而同一製作團隊,將相同的旨趣概念電影劇情化之後,交出了《噪反城市》這部長片。
反恐小組探員阿瑪迪斯自小出生於音樂世家,弟弟長大之後更是國家級的大指揮家,豈料阿瑪迪斯卻對音樂深惡痛絕,他自小是個音癡、音樂對他而言只是一種折騰、難以擺脫的幽深陰影。
然而有一位倡導無政府主義的女鼓手,組織了一干奇琶鼓手,以音樂快閃族的形式去傳達他們心目中的音樂烏托邦,整座城市的所有所見之物都是他們可能敲打的樂器。
電影共分四個樂章,在醫院、銀行、歌劇院、高空電纜各有一齣「節奏快閃」。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二段、就連絞碎鈔票的碎鈔機,亦能當音效與交織在節奏中,真是一絕啊!《噪反城市》畢竟最初的源起是短片、要旨也是以幻化莫測的音樂節奏為號召。電影化後,若論劇本結構肌理,我覺得委實有些鬆散,劇情線並未有收束在一條線上的感覺,整部電影就是利用高度反差的角色設定(痛恨音樂的哥哥、大指揮家的弟弟)去維持戲劇張力。最值得玩味的設定是,阿瑪迪斯對於「聲響」有異樣地「心病」,平素與人日常對話都正常,但只要轉化成音效或節奏就不時會「自動消音」。末尾在大樓樓頂的城市明滅的一場戲,單就視覺效果的呈現上,煞是動人,但身為警察的阿瑪迪斯與身為音樂快閃族女首腦的對手戲太單薄,沒有感情的醞釀、堆砌、火花,自然本該浪漫的電影場景,也就純然停留在視覺上、而非精神或感性上的感動。
《噪反城市》:★★★☆
文藝復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