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北野武算是我喜愛的導演之一,導演&演出的作品我也看了不少,以往我對北野武的印象,就是他電影中「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個人風格暴力美學,並不是全然嚴肅的,帶點冷調的輕佻。不時在自己擔任導演的作品中技癢演出戲份吃重的角色,看得出北野武並不遮掩對自己的自戀。由於他以前當過搞笑藝人,雖然演出時總是面無表情,渾然天成的喜感,讓我每每一看到他出現在鏡頭螢幕裡,就會產生想笑的感覺(除了「血與骨」之外,不過這部他是擔綱男主角、並不是導演)。身為一位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導演,他也真是夠放的開了,連「怪獸突擊G8高峰會」這種片都演隱藏人物跳出來跟怪獸大戰。但在我看完這部1991年的他身兼編導/剪接的舊作「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後(還好他沒演...不然我會一直笑),顛覆了我對他的既定印象,北野武不愧是多才多藝的全才型才子啊。
「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是在描述一對男女聾啞的情侶,男生(真木藏人)是清潔公司的員工,迷上了衝浪,一有時間就跑到海邊衝浪,幾乎每次去女友(大島弘子)都會陪著他,含情脈脈地凝視著衝浪中的男友。實力越來越進步的男主角,甚至被推薦參加比賽。我一直覺得有愛情元素的小說或電影,很難出現「好」的創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有交往經驗,所以要讓別人產生延續下去地感動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北野武談起這部電影說:「起初故事大綱除了”兩個聾人抱著一個衝浪板走著以外”,什麼都沒多想。兩人只是一直走著,男的想玩衝浪,女的就在海邊看著他。光是這樣就構成了故事大綱。我不喜歡嗅到「性」的氣息,不喜歡探討兩性之間的關係,對話或其他種種只會讓我聯想到這是做愛的前戲。這樣的話,還不如讓這兩人連話都不用說,只要這裡坐坐那裡走走,就能把整個故事交代清楚了。這麼一來,我等於是向”默片”挑戰。我覺得要是自己能辦到的話,最該拍的應該是一部只需要些許對白與音樂稍稍彌補一點不足,就能讓觀眾在最小限度的資訊中感受到我的訊息的電影。」。這段話中北野武提到了一個重點,大多數愛情電影的對話或橋段,對我而言幾乎是無感的,因為處理真的像是前戲而已,一邊看著就會一邊想「這個男人想要跟這個女人睡,想了一些討女人歡心的方法,然後這個女人被打動了…」,結果十之八九都會落入這樣的公式(要是樂透號碼能猜那麼準就好了)。所以北野武乾脆讓男女主角的設定上成了聾啞人士,也沒有任何床戲,固然男女主角從頭到尾沒講一句黏膩的情話、少了讓觀眾忍不住嚥下口水的激情,但正因為如此,觀眾集中精神把焦點放在男女主角的肢體上的小動作,電影中我覺得最浪漫的橋段在於,男主角帶著買貴了的衝浪板上公車,但被制止後男主角下車,一路上女主角都站著,就連身邊的位子都空了,慈祥的老太太叫她坐下吧,她也無動於衷(儘管聽不到,但看動作嘴形也肯定知道老太太的意思),最後她按鈴下車後掉頭跑回去找男主角,兩人依偎著走,彼此之間是無聲的,卻「無聲勝有聲」,光是這段就比開口說「我愛妳,我可以為妳死」、「我也是…你是我的Real Man」動人雋永。
這部片就像北野武所講的,是低限度電影,不得不佩服北野武的功力。海與海岸、聾啞男女主角、兩個想要變衝浪高手的甘草配角、幾個固定去衝浪的平凡年輕人,光看「材料」其實沒有多奇特,但經過他的配置與剪接後卻造就了一部不凡的電影,不可否認的久石讓充滿記憶點的配樂也是關鍵點,如果是一部劇情跌宕的電影,配樂平凡影響或許不算太大,但這部電影男女主角飾演的是聾啞人士,加上北野武刻意讓其他演員的對話也極盡精簡,配樂的重要性相形之下暴增,就像是平常打替補的籃球員,接替了主力得分手的位置,在主力得分手在的時候,替補表現馬馬虎虎大家還能接受,但主力得分手既然不在,替補就要當仁不讓地撐起這份大任了。看完這部片印象最深的倒不是「海」,而是男主主角的細膩互動與久石讓的配樂(配樂是整部片最「濃」之處)。「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的結尾處理方式我也很喜歡,這時候由「淡」倏地轉「濃」,前面劇情有層次堆疊地「淡」起了作用,劇情急轉直下,處理方式卻不顯得俗套露骨。女主角的從沙灘走向海的背影與印下的腳印、衝浪板上兩人的照片、變得更起伏激昂的配樂、北野武剪進男女主角共同的回憶,相信會讓不少觀眾的眼眶下捲起浪花。
P.S <延伸閱讀>聞天祥的影評
(好文一篇,裡面有精闢分析這部片鏡頭與剪接的巧妙之處,不過文章裡把重要劇情都寫出來了,自行斟酌衡量)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73149
北野武算是我喜愛的導演之一,導演&演出的作品我也看了不少,以往我對北野武的印象,就是他電影中「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個人風格暴力美學,並不是全然嚴肅的,帶點冷調的輕佻。不時在自己擔任導演的作品中技癢演出戲份吃重的角色,看得出北野武並不遮掩對自己的自戀。由於他以前當過搞笑藝人,雖然演出時總是面無表情,渾然天成的喜感,讓我每每一看到他出現在鏡頭螢幕裡,就會產生想笑的感覺(除了「血與骨」之外,不過這部他是擔綱男主角、並不是導演)。身為一位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導演,他也真是夠放的開了,連「怪獸突擊G8高峰會」這種片都演隱藏人物跳出來跟怪獸大戰。但在我看完這部1991年的他身兼編導/剪接的舊作「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後(還好他沒演...不然我會一直笑),顛覆了我對他的既定印象,北野武不愧是多才多藝的全才型才子啊。
「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是在描述一對男女聾啞的情侶,男生(真木藏人)是清潔公司的員工,迷上了衝浪,一有時間就跑到海邊衝浪,幾乎每次去女友(大島弘子)都會陪著他,含情脈脈地凝視著衝浪中的男友。實力越來越進步的男主角,甚至被推薦參加比賽。我一直覺得有愛情元素的小說或電影,很難出現「好」的創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有交往經驗,所以要讓別人產生延續下去地感動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北野武談起這部電影說:「起初故事大綱除了”兩個聾人抱著一個衝浪板走著以外”,什麼都沒多想。兩人只是一直走著,男的想玩衝浪,女的就在海邊看著他。光是這樣就構成了故事大綱。我不喜歡嗅到「性」的氣息,不喜歡探討兩性之間的關係,對話或其他種種只會讓我聯想到這是做愛的前戲。這樣的話,還不如讓這兩人連話都不用說,只要這裡坐坐那裡走走,就能把整個故事交代清楚了。這麼一來,我等於是向”默片”挑戰。我覺得要是自己能辦到的話,最該拍的應該是一部只需要些許對白與音樂稍稍彌補一點不足,就能讓觀眾在最小限度的資訊中感受到我的訊息的電影。」。這段話中北野武提到了一個重點,大多數愛情電影的對話或橋段,對我而言幾乎是無感的,因為處理真的像是前戲而已,一邊看著就會一邊想「這個男人想要跟這個女人睡,想了一些討女人歡心的方法,然後這個女人被打動了…」,結果十之八九都會落入這樣的公式(要是樂透號碼能猜那麼準就好了)。所以北野武乾脆讓男女主角的設定上成了聾啞人士,也沒有任何床戲,固然男女主角從頭到尾沒講一句黏膩的情話、少了讓觀眾忍不住嚥下口水的激情,但正因為如此,觀眾集中精神把焦點放在男女主角的肢體上的小動作,電影中我覺得最浪漫的橋段在於,男主角帶著買貴了的衝浪板上公車,但被制止後男主角下車,一路上女主角都站著,就連身邊的位子都空了,慈祥的老太太叫她坐下吧,她也無動於衷(儘管聽不到,但看動作嘴形也肯定知道老太太的意思),最後她按鈴下車後掉頭跑回去找男主角,兩人依偎著走,彼此之間是無聲的,卻「無聲勝有聲」,光是這段就比開口說「我愛妳,我可以為妳死」、「我也是…你是我的Real Man」動人雋永。
這部片就像北野武所講的,是低限度電影,不得不佩服北野武的功力。海與海岸、聾啞男女主角、兩個想要變衝浪高手的甘草配角、幾個固定去衝浪的平凡年輕人,光看「材料」其實沒有多奇特,但經過他的配置與剪接後卻造就了一部不凡的電影,不可否認的久石讓充滿記憶點的配樂也是關鍵點,如果是一部劇情跌宕的電影,配樂平凡影響或許不算太大,但這部電影男女主角飾演的是聾啞人士,加上北野武刻意讓其他演員的對話也極盡精簡,配樂的重要性相形之下暴增,就像是平常打替補的籃球員,接替了主力得分手的位置,在主力得分手在的時候,替補表現馬馬虎虎大家還能接受,但主力得分手既然不在,替補就要當仁不讓地撐起這份大任了。看完這部片印象最深的倒不是「海」,而是男主主角的細膩互動與久石讓的配樂(配樂是整部片最「濃」之處)。「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的結尾處理方式我也很喜歡,這時候由「淡」倏地轉「濃」,前面劇情有層次堆疊地「淡」起了作用,劇情急轉直下,處理方式卻不顯得俗套露骨。女主角的從沙灘走向海的背影與印下的腳印、衝浪板上兩人的照片、變得更起伏激昂的配樂、北野武剪進男女主角共同的回憶,相信會讓不少觀眾的眼眶下捲起浪花。
P.S <延伸閱讀>聞天祥的影評
(好文一篇,裡面有精闢分析這部片鏡頭與剪接的巧妙之處,不過文章裡把重要劇情都寫出來了,自行斟酌衡量)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7314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