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記得大概是在我國高中的時候,曾經看麻辣教師GTO漫畫而內心澎湃不已。不過歲月如梭,現在我的年紀已經比22歲的鬼塚英吉大了快2歲了。漫畫人物永遠不會老去,所以主角總是能夠迴避掉現實上的苦惱,在漫畫裡面鬼塚英吉長相帥氣、幹架強到能一打多,但回歸到現實中一顆子彈就足以讓他倒地。現實與漫畫的最大不同,在於很多的困境並不是光靠著熱血、幹勁、小聰明就能解決的。而這部「稚子驕陽」中的老師當然不是鬼塚英吉,不需要面對叛逆青春期學生、暴走族、想的也不是如何脫離童子雞之身,但擋在他身前的,是最嚴苛殘酷的「現實」。
他是一個法國北部城鎮的幼稚園老師(菲利普托雷頓飾演),而這個城鎮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幾,雪上加霜的是市長挖東牆補西牆,教育預算遭到大刪減。最棘手的狀況,莫過於失業率帶來的沉重壓力,有學生家裡被斷電了超過八個月以上、媽媽每天喝個爛醉,也有學生的家長連學校的雜費跟餐費都繳不出來。他該怎麼辦才好呢﹖他總不可能一一掏錢去貼補吧,無論多麼有教育之心跟同情心,畢竟他開的是幼稚園,而不是慈善事業,還有員工、女友、女友的小孩要照顧。被社福單位掛電話、處理效率太慢,他氣的不讓社工進門。預算被刪減,他直接衝到市長辦公室理論。這邊只看的見他血性漢子的一面,導演貝特杭塔維涅高明之處,在於利用一個橋段去增加了角色性格上的深度,也就是督學來訪這段。督學雖然稱讚他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卻認為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不夠正統,給了他難看的評分。為什麼我會說它高明,是在於這個橋段,一次就帶出兩個面向。一個面向是督學的傲慢與濫用權力,與其說不認同他的教學方法,更可能是因為耳聞過這老師的「特立獨行」,故意給他低分惡整他。另一個面向則是角色性格的深入,當他得知他的分數是全幼稚園中最低的老師,熱心的他也深深感到挫敗與難堪(要想到他可是幼稚園的領袖啊),甚至說喪氣話說「不想幹了」,也是從這刻起,老師有了更渾厚、立體的生命感,「不想幹了」這句話除了吐露脆弱之外,更像是對心愛的人撒嬌的表現,讓觀眾知道,這個一直在付出關心的老師,原來也有像小孩的地方,一樣需要得到鼓勵與關心。另外劇情上安插了女友的小孩與他的對手戲,我認為這也是很聰明、有對比的設定,因為在幼稚園裡頭他是老大,得到小孩的喜愛、多數家長的認同,但是下班後他連那一點點光環也得卸下,變成了再平凡不過的凡夫俗子,只是一個女友小孩因情感認同問題、遲遲無法接受的中年男子。
導演貝特杭塔維涅沒有特別選角,小演員就是同一所幼稚園的小朋友,男主角菲利普托雷頓更實際當起老師上課、與小朋友建立信任與感情,所以會產生在看紀錄片的錯覺。我想那是因為,劇情雖然是虛構,但電影中的情感與困境是真實的。這種春風化雨的題材,往往容易掉入矯情或黏溺的泥沼。「稚子驕陽」以生活化的方法呈現,這一次老師不用染上金髮與流氓對幹,處理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問題,是生活的根本,沒有這根本,一切都甭談了。對幹的確需要勇氣,但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你得知道,這些問題是怎麼樣也處理不完的。
記得大概是在我國高中的時候,曾經看麻辣教師GTO漫畫而內心澎湃不已。不過歲月如梭,現在我的年紀已經比22歲的鬼塚英吉大了快2歲了。漫畫人物永遠不會老去,所以主角總是能夠迴避掉現實上的苦惱,在漫畫裡面鬼塚英吉長相帥氣、幹架強到能一打多,但回歸到現實中一顆子彈就足以讓他倒地。現實與漫畫的最大不同,在於很多的困境並不是光靠著熱血、幹勁、小聰明就能解決的。而這部「稚子驕陽」中的老師當然不是鬼塚英吉,不需要面對叛逆青春期學生、暴走族、想的也不是如何脫離童子雞之身,但擋在他身前的,是最嚴苛殘酷的「現實」。
他是一個法國北部城鎮的幼稚園老師(菲利普托雷頓飾演),而這個城鎮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幾,雪上加霜的是市長挖東牆補西牆,教育預算遭到大刪減。最棘手的狀況,莫過於失業率帶來的沉重壓力,有學生家裡被斷電了超過八個月以上、媽媽每天喝個爛醉,也有學生的家長連學校的雜費跟餐費都繳不出來。他該怎麼辦才好呢﹖他總不可能一一掏錢去貼補吧,無論多麼有教育之心跟同情心,畢竟他開的是幼稚園,而不是慈善事業,還有員工、女友、女友的小孩要照顧。被社福單位掛電話、處理效率太慢,他氣的不讓社工進門。預算被刪減,他直接衝到市長辦公室理論。這邊只看的見他血性漢子的一面,導演貝特杭塔維涅高明之處,在於利用一個橋段去增加了角色性格上的深度,也就是督學來訪這段。督學雖然稱讚他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卻認為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不夠正統,給了他難看的評分。為什麼我會說它高明,是在於這個橋段,一次就帶出兩個面向。一個面向是督學的傲慢與濫用權力,與其說不認同他的教學方法,更可能是因為耳聞過這老師的「特立獨行」,故意給他低分惡整他。另一個面向則是角色性格的深入,當他得知他的分數是全幼稚園中最低的老師,熱心的他也深深感到挫敗與難堪(要想到他可是幼稚園的領袖啊),甚至說喪氣話說「不想幹了」,也是從這刻起,老師有了更渾厚、立體的生命感,「不想幹了」這句話除了吐露脆弱之外,更像是對心愛的人撒嬌的表現,讓觀眾知道,這個一直在付出關心的老師,原來也有像小孩的地方,一樣需要得到鼓勵與關心。另外劇情上安插了女友的小孩與他的對手戲,我認為這也是很聰明、有對比的設定,因為在幼稚園裡頭他是老大,得到小孩的喜愛、多數家長的認同,但是下班後他連那一點點光環也得卸下,變成了再平凡不過的凡夫俗子,只是一個女友小孩因情感認同問題、遲遲無法接受的中年男子。
導演貝特杭塔維涅沒有特別選角,小演員就是同一所幼稚園的小朋友,男主角菲利普托雷頓更實際當起老師上課、與小朋友建立信任與感情,所以會產生在看紀錄片的錯覺。我想那是因為,劇情雖然是虛構,但電影中的情感與困境是真實的。這種春風化雨的題材,往往容易掉入矯情或黏溺的泥沼。「稚子驕陽」以生活化的方法呈現,這一次老師不用染上金髮與流氓對幹,處理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問題,是生活的根本,沒有這根本,一切都甭談了。對幹的確需要勇氣,但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你得知道,這些問題是怎麼樣也處理不完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