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金馬奇幻影展選映的《愛與死》(Love and Death,1975),對於伍迪艾倫(Woody Allen)與他的影迷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作品。很多人將《安妮霍爾》視為導演轉型為莊諧並重的成功之作,事實上在《愛與死》中,已然看出伍迪艾倫有意識地將知識份子的思想、灌注在他過往被看成荒謬喜劇的電影中,某種程度也定調他其後作品的方向。
伍迪艾倫飾演出生俄國沙皇十九世紀時代的俄國猶太家庭,全家人驍勇好鬥,偏偏他是立志當詩人、夜半連關燈睡都不敢的膽小鬼,這樣的他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只對表姊有憧憬,孰料郎有情妹無意;然而想當個戰爭逃兵的他誤打誤撞成了戰爭英雄、好不容易贏得表姐的芳心,便要肩負謀殺拿破崙的艱鉅任務…
伍迪艾倫在這部電影中已然透過自己演出的角色之口,質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上帝,那生命的意義何在?」,這個核心命題貫穿他無數的作品,偏偏又不像道德與律法可用客觀性來探究,對於上帝他終究沒有肯定亦不否定,然而這並非以曖昧的態度來逃避立場,他的目的只是將自我的焦慮與困惑的狀態表現出來。
黛安基頓孩子氣的天真感與伍迪艾倫尖酸知識份子的搭配微妙無比,片中的決鬥與謀殺拿破崙的突梯讓我想起卓別林電影的神采,還提到了俄國文學的經典《罪與罰》,在這部表面看來荒誕不經的電影中,宿命客觀性被拿出來討論。分享片中有趣的一段台詞:「愛,就要忍受痛苦,為了避免痛苦,最好不要去愛,但還是有人因不愛而受苦。因此,愛是痛苦的,不愛也是痛苦的,痛苦就是痛苦…要快樂就要去愛,但愛也是痛苦的,而痛苦又讓人不快樂…因此,要痛苦就不要愛,或者是痛苦…或者是要在很多快樂中去痛苦,我希望妳了解…」
《愛與死》:★★★☆
- Apr 06 Sun 2014 09:44
愛與死Love and Death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