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影迷嘉年華」選片、十二月將於院線上映《浪蕩世代》(On the Road,2012)改編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Jack Kerouac)的名著《在路上》(On The Road)由《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導演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執導。
一九四○年代,年輕的作家薩爾認識了內心住著遊牧民族的迪恩,薩爾艷羨狄恩的恣意妄為,狄恩欣賞薩爾的才氣,狂熱之人一拍即合、相濡以沫。搖擺爵士、女孩、藥物,都是「在路上」之必需,沿途的風光景色至多是BGM,靈魂對靈魂、身體對身體的彼此探索、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想要喚醒那溢滿鄉愁的內心的詩…
《浪蕩世代》絕非一部單單用「看」就能掌握神髓的電影,而是必需用上五感去「體驗」的電影,舉凡視覺、聽覺、嗅覺、甚至是感受冷冽的風劃過皮膚的觸感,會這麼說其來有自,比方片中固然有露點床戲,但最活色生香、教人心癢難耐的卻是狄恩,臉上掛著年輕氣盛才獨有的志得意滿、夸夸其談自己放縱的多P體驗。平心而論,「公路題材」受限於台灣的地理條件與觀眾不免有一定程度上的隔閡,幅員遼闊度姑且不論,掛個單肩包翹根大拇指,就心安理得上了陌生人的車在台灣是天方夜譚。
兩名男演員Sam Riley、Garrett Hedlund,Sam Riley受限於片中的視點,像是個不慍不火的旁觀者,自然不如Garrett Hedlund那旁若無人、足以引燃天際的狂熱來的吃香。而《暮光之城》Kristen Stewart在片中戲分比Kirsten Dunst 吃重,我沒看過任何一集《暮光之城》,無從比較、亦不清楚她的招牌撲克臉在本片是否算大破大立,但銷魂蝕骨的XX聲,真的讓我酥麻哩…
久仰原著的鼎鼎大名,但我尚未讀過《On The Road》的原著,不過在觀影的過程中那益發沉重與惆悵地氛圍與烏雲漸布,倏地憶及史考特.費茲傑羅《塵世樂園》,恍若是狂野公路版,均是陽光無限好的年輕人,懷抱著「我們就是未來」的自命不凡,冷不防的因生命路途中的變卦,從飄飄欲仙的烏托邦回歸凡塵,就此與天真告別後的悵然若失,一言以蔽之,宛若主角薩爾的喃喃獨白:「毀了內心所有的詩」。就像旅途中因搞丟吉他短暫邂逅又分別的流浪音樂人,在夕陽下的吟唱:「愛你所殺的…是如此的艱難…」,這邊殺死的自然不是具體的人,而是那曾經翹首以待的浪漫情懷…
《浪蕩世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