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看完《127小時》,我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丹尼鮑伊(Danny Boyle)跟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好像啊!我這邊所說的像,指的並不是影像風格或影片類型。而是他們皆具拍出優秀的商業片的實力、又同屬於能在商業導向的好萊塢市場上,擁有強烈自我風格的作者型導演。


丹尼鮑伊的上一部作品是《貧民百萬富翁》,在2009奧斯卡掄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音效、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八項大獎,票房與口碑皆突出,可謂大獲全勝,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他最有魅力的電影(雖然還是好看的電影)。大衛芬奇也一樣,2009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等十三項提名、改編自費茲傑羅的小說、最後雷聲大雨點小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也不是他最具吸引力的作品,那一年在奧斯卡滑鐵盧,我還覺得高興呢,因為假使以此片在奧斯卡一逞威風,說不定他也不會想再拍黑色暴力美學的電影了。《貧民百萬富翁》會獲獎最大的因素不是在於對手不夠力,多少是出於要以此片的勵志性質、去鼓舞美國低迷的經濟,也就是說算是政治正確的一部片。說真的,如果要拍傳統敘事性的題材,根本不需要他們出馬,別的導演或許也能做得到。能做得比他們更好的,也不是完全找不到。


但丹尼鮑伊拍《127小時》(改編自登山家艾倫羅斯頓真實登山涉險傳記《在岩石與險境間》)就對了,大玩影像炫技跟剪接,才是他的強項!當男主角詹姆斯法蘭科 (James Franco)受困時想像車裡的運動飲料跟汽水,以廣告的風格化拍攝與剪接、或是幻想的虛擬情境的電視連線節目的笑聲跟拍手的效果音、以水瓶內的角度看伸進來的舌頭,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橋段,很難想像就描述一個登山家峽谷遭巨大圓石壓住手臂的故事,竟可以拍到95分鐘!畢竟不要忘了,傳記可以加入大量內心獨白與任意的穿插回憶。而《127小時》雖然也有穿插回憶,但我認為拿捏得很到位,不會搶走受困的主戲效果。詹姆斯法蘭科生動的演技,也讓這部電影不會顯得「乾」,而他在幻想電視節目的橋段時,有些表情好像勞勃狄尼諾啊!

評《127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藝復興 的頭像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