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當電影院的燈亮起,我終於知道為什麼2009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頒給布里蘭特曼多薩、金馬影展手冊上介紹會寫著「坎城史上最受爭議的得獎作品」了,據說獎項公佈後不少影評罵聲不絕、但也有大導昆汀塔倫提諾強力背書,盛讚本片著力捕捉真實,不營造刻意的戲劇效果,帶領觀眾身歷其境地目賭、參與一場令人不忍卒睹的謀殺。在我看完電影時,討論聲如氣泡般浮升,有觀眾抱怨著「看到好想睡」、有觀眾興奮地說好看。接下來說說我怎麼想。
看完《男孩看見血地獄》,我第一個想法是此片的劇情像是丹佐·華盛頓在2001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震撼教育》,口味更重、有如「震撼教育的高潮爆走版」,劇情架構基本上是相差不遠的,都是菜鳥警察(此片男主角還只是個警校學生),在老鳥的帶領下親眼目睹警界的真實黑幕與遠超過黑道的兇殘(電影裡的警界連局長都下海了,怎麼還會把法律放在眼裡呢?)。我覺得這是一部「氣氛式、情境式」的電影,劇情不是它的強項,它的主幹劇情大概也就是這樣了,所以這篇不談太多劇情,來講講劇情之外的點。
電影中有痛毆、強暴、虐殺、砍頭、分屍的場面,可以說幾乎所有肉體暴力都用上了。而我以為最駭人的,是電影的節奏。片頭捕捉了菲律賓馬尼拉五車水馬龍的芸芸眾生相與風土民情,20歲的員警學校學生培平與開朗與19歲單純開朗的希悉舉行婚姻註冊,眾親友齊聚、打鬧鬥嘴好不熱鬧。開頭處,還有點像是關注於平凡小市民日常生活甘苦的片子,類似《教宗的洗手間》那一類的。但在男主角上了朋友的車之後,劇情急轉直下…巡佐拉了個脫衣舞孃上車,於是乎電影真正的軸心轉了起來。一般來說會用漸進的方式去鋪陳,但這部片卻是無預警、彷彿從地底伸出不知名觸手般將觀眾拉入深淵。
(此段有重要劇情,斟酌閱讀)
《男孩看見血地獄》最出色之處,應該是在男主角的「反應」安排上,過程當中會用ㄧ些訊息去誤導觀眾,讓觀眾猜不出男主角的「反應」,去痛擊觀眾的「預期心理」。像是過程中去買東西的時候有機會逃走,事實上他也考慮過(所以一下躲到女廁、一下上了公車想落跑,電話ㄧ響又反悔),但最後沒有真正試圖逃開,也許是意識就算能逃回家,不久的未來也會被做掉吧,搞不好還會連累到老婆與幾個月大的孩子,當然也可能腦中一片空白的他根本沒想那麼多,單純被響起的電話嚇到乖乖回去。還有刻意營造可能挺身而出的環境,比方說巡佐被局長叫去,男主角看到那脫衣舞孃的小孩照片(男主角自己也有個小孩),同理心終究敵不過壓倒性的恐懼,男主角沒嘗試救(救了也必死、又不是克林伊斯威特)。最明顯去誤導觀眾的橋段,是局長為了犒賞男主角參一腳,送給他一把手槍,雖然觀看情勢發展,我也預期男主角應該被嚇到不可能去反駁、阻止、營救,但當下有想過手槍可能會在某個時刻用上吧,比方說誤擊啊之類的、進而去扭轉劇情走向,俄國作家契訶夫也說過「如果劇場一開始牆壁掛了一把槍,在故事結束前,子彈一定會被發射」嘛!(大意)(忘了是誰說的,知道的話告訴我吧),但意外的是最後這把槍連一顆子彈都沒射出去!所以說,雖然這部片的主幹劇情並不多麼新穎或突出,拍攝手法又粗野,但在細節的處理上,可是細膩的很。
從視覺方面來看,大量手持攝影實在是「震到爆」,從影片開始就一路東搖西晃,如果有人看到頭暈或想吐我也不覺意外,尤其我位子坐第四排,大螢幕裡簡直是天搖地動的世界,彷彿被哥吉拉踩踏過後彈跳起來的柏油路般震盪。假設這部片能用3D版,看個十次肯定可以狂吐到瘦身。但平心而論,在畫面構圖上頗值得注意,像是有兩個地方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畫面的下角有小孩子玩的彩帶舞的彩帶在飄動,產生一種不協調的繽紛美感、另一個是鏡頭對準了汽車飛馳中的路燈,光線暈開與速度感也是挺美的。在帶脫衣舞孃前往屠宰場的路上,佔了整部電影非常長的時間,在沒打光的狀態下,在一片黑暗之中用攝影機捕捉、輪替每個人的形貌,老實說演員的表情根本看不太清楚,只看得到大概的形體(就算在拔鼻毛我可能也不會發現),但或許這就是曼多薩想要的---身歷其境的效果,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全片配樂幾乎都是低頻、單調卻詭譎聲響,抽掉了戲劇性、強調出樸實感,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有彷彿也參與其中的錯覺。
布里蘭特曼多薩表面上好像只是用本能在拍戲,但其實他的電影是粗中帶細,只是這樣的電影,相信會讓許多觀眾與影評無法接受。多數觀眾能被劇情滿足,但要劇情,劇情好像也沒什麼。多數影評或業界人士能認同技巧,但要說技巧,電影當中呈現的卻是一種近乎原始的粗礪生猛,要說技巧有多高超好像也談不上。我想能讓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同意的,就是他的電影擁有生命力。但回過頭來講,如果只要有生命力就萬事ok的話,那也不需要看電影了,去看兩隻狗交配還比較省時、而且半毛錢都不用花。但不管你是愛是恨,我想布里蘭特曼多薩的天分是無庸置疑的,而我呢?在看過《男孩看見血地獄》的體驗之後,對他的作品依舊有ㄧ探究竟的欲望,畢竟能把一個已經被拍到變芭樂題材、有點單調的故事,拍得極度另類,老實說也很不簡單了。如果有去看他的前作《高潮滿座》,再寫寫心得吧。
當電影院的燈亮起,我終於知道為什麼2009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頒給布里蘭特曼多薩、金馬影展手冊上介紹會寫著「坎城史上最受爭議的得獎作品」了,據說獎項公佈後不少影評罵聲不絕、但也有大導昆汀塔倫提諾強力背書,盛讚本片著力捕捉真實,不營造刻意的戲劇效果,帶領觀眾身歷其境地目賭、參與一場令人不忍卒睹的謀殺。在我看完電影時,討論聲如氣泡般浮升,有觀眾抱怨著「看到好想睡」、有觀眾興奮地說好看。接下來說說我怎麼想。
看完《男孩看見血地獄》,我第一個想法是此片的劇情像是丹佐·華盛頓在2001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震撼教育》,口味更重、有如「震撼教育的高潮爆走版」,劇情架構基本上是相差不遠的,都是菜鳥警察(此片男主角還只是個警校學生),在老鳥的帶領下親眼目睹警界的真實黑幕與遠超過黑道的兇殘(電影裡的警界連局長都下海了,怎麼還會把法律放在眼裡呢?)。我覺得這是一部「氣氛式、情境式」的電影,劇情不是它的強項,它的主幹劇情大概也就是這樣了,所以這篇不談太多劇情,來講講劇情之外的點。
電影中有痛毆、強暴、虐殺、砍頭、分屍的場面,可以說幾乎所有肉體暴力都用上了。而我以為最駭人的,是電影的節奏。片頭捕捉了菲律賓馬尼拉五車水馬龍的芸芸眾生相與風土民情,20歲的員警學校學生培平與開朗與19歲單純開朗的希悉舉行婚姻註冊,眾親友齊聚、打鬧鬥嘴好不熱鬧。開頭處,還有點像是關注於平凡小市民日常生活甘苦的片子,類似《教宗的洗手間》那一類的。但在男主角上了朋友的車之後,劇情急轉直下…巡佐拉了個脫衣舞孃上車,於是乎電影真正的軸心轉了起來。一般來說會用漸進的方式去鋪陳,但這部片卻是無預警、彷彿從地底伸出不知名觸手般將觀眾拉入深淵。
(此段有重要劇情,斟酌閱讀)
《男孩看見血地獄》最出色之處,應該是在男主角的「反應」安排上,過程當中會用ㄧ些訊息去誤導觀眾,讓觀眾猜不出男主角的「反應」,去痛擊觀眾的「預期心理」。像是過程中去買東西的時候有機會逃走,事實上他也考慮過(所以一下躲到女廁、一下上了公車想落跑,電話ㄧ響又反悔),但最後沒有真正試圖逃開,也許是意識就算能逃回家,不久的未來也會被做掉吧,搞不好還會連累到老婆與幾個月大的孩子,當然也可能腦中一片空白的他根本沒想那麼多,單純被響起的電話嚇到乖乖回去。還有刻意營造可能挺身而出的環境,比方說巡佐被局長叫去,男主角看到那脫衣舞孃的小孩照片(男主角自己也有個小孩),同理心終究敵不過壓倒性的恐懼,男主角沒嘗試救(救了也必死、又不是克林伊斯威特)。最明顯去誤導觀眾的橋段,是局長為了犒賞男主角參一腳,送給他一把手槍,雖然觀看情勢發展,我也預期男主角應該被嚇到不可能去反駁、阻止、營救,但當下有想過手槍可能會在某個時刻用上吧,比方說誤擊啊之類的、進而去扭轉劇情走向,俄國作家契訶夫也說過「如果劇場一開始牆壁掛了一把槍,在故事結束前,子彈一定會被發射」嘛!(大意)(忘了是誰說的,知道的話告訴我吧),但意外的是最後這把槍連一顆子彈都沒射出去!所以說,雖然這部片的主幹劇情並不多麼新穎或突出,拍攝手法又粗野,但在細節的處理上,可是細膩的很。
從視覺方面來看,大量手持攝影實在是「震到爆」,從影片開始就一路東搖西晃,如果有人看到頭暈或想吐我也不覺意外,尤其我位子坐第四排,大螢幕裡簡直是天搖地動的世界,彷彿被哥吉拉踩踏過後彈跳起來的柏油路般震盪。假設這部片能用3D版,看個十次肯定可以狂吐到瘦身。但平心而論,在畫面構圖上頗值得注意,像是有兩個地方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畫面的下角有小孩子玩的彩帶舞的彩帶在飄動,產生一種不協調的繽紛美感、另一個是鏡頭對準了汽車飛馳中的路燈,光線暈開與速度感也是挺美的。在帶脫衣舞孃前往屠宰場的路上,佔了整部電影非常長的時間,在沒打光的狀態下,在一片黑暗之中用攝影機捕捉、輪替每個人的形貌,老實說演員的表情根本看不太清楚,只看得到大概的形體(就算在拔鼻毛我可能也不會發現),但或許這就是曼多薩想要的---身歷其境的效果,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全片配樂幾乎都是低頻、單調卻詭譎聲響,抽掉了戲劇性、強調出樸實感,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有彷彿也參與其中的錯覺。
布里蘭特曼多薩表面上好像只是用本能在拍戲,但其實他的電影是粗中帶細,只是這樣的電影,相信會讓許多觀眾與影評無法接受。多數觀眾能被劇情滿足,但要劇情,劇情好像也沒什麼。多數影評或業界人士能認同技巧,但要說技巧,電影當中呈現的卻是一種近乎原始的粗礪生猛,要說技巧有多高超好像也談不上。我想能讓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同意的,就是他的電影擁有生命力。但回過頭來講,如果只要有生命力就萬事ok的話,那也不需要看電影了,去看兩隻狗交配還比較省時、而且半毛錢都不用花。但不管你是愛是恨,我想布里蘭特曼多薩的天分是無庸置疑的,而我呢?在看過《男孩看見血地獄》的體驗之後,對他的作品依舊有ㄧ探究竟的欲望,畢竟能把一個已經被拍到變芭樂題材、有點單調的故事,拍得極度另類,老實說也很不簡單了。如果有去看他的前作《高潮滿座》,再寫寫心得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