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布萊克 I, Daniel Blake/肯洛區Ken Loach

大導演的同理心/WORDS:無字歪

肯洛區(Ken Loach)今年在坎城影城以《我是布萊克》(I, Daniel Blake,2016)榮獲金棕櫚獎,1936年生的他,在沉穩平實的形式與影像基礎上,以一個鰥夫木匠的視角,直指社福體制的陳腐與官僚,預告片看起來配樂澎湃是障眼法,實際上在正片裡,除了些微的音效外、抽掉配樂,電影裡的鰥夫跟單親媽媽不像是電影裡的角色,就像個現實中活生生的人般。


在國片《不能沒有你》中,觀眾看到的是體制內各單位的互踢皮球,《我是布萊克》呈現更多細節、更形赤裸裸,一個有心臟疾病、無法工作的59歲木工丹尼爾,在接受口頭鑑定時反覆表達心臟狀況被醫生要求禁止工作,卻被判定不符合就業津貼的申請資格,不能上訴、要被動等待強制重審。由於不會填電腦申請的表格,被就業津貼、求職津貼的差異搞得暈頭轉向,當相關單位的好心人士伸出援手時,反被主管責備:「妳不要開先例!」,只能回應:「讓他自己用?問題是他就是不會用呀!」,顯而易見的,這是因循苟且、不想增加業務量的心態。最殘酷的是,體制內不是完全沒有熱心的人,但這樣的好人、願意在既定職責範圍內稍稍多做一點事情的人,在體制內反倒成了異議分子、頭痛人物。


令人啞然的是,求職津貼的申請標準相當弔詭—必須要一直去丟履歷面試、不錄取次數達到一定的標準,接著要舉證自己有積極面試的行動,對於丹尼爾因身體因素的申請者來說,即使有機會找到工作還是要技術性的放棄。歸根究柢,丹尼爾之所以沒法拿津貼,只因為對諸如「手能不能舉起來?」之類的問題據實以告,他只要更圓融、社會化一點,一律回答「不行」,十之八九會符合資格,他的困境來自於他的正直,矛盾嗎?一點也不,好人難為呀!

I-Daniel-Blake-Film-Still  
電影除了在社福的面向,另外則聚焦沒有學歷的單親媽媽的議題,因住屋政策與兩個年幼的小孩蝸居在暫定的居所(實際上就是一個小房間),從倫敦到紐卡斯爾,等待了幾年好不容易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收入又是個迫在眉睫卻一時難解的問題。靠著丹尼爾的幫忙家中才有電、女兒穿著裂開的鞋子被同學說閒話。女主角凱蒂(海莉絲奎爾斯Hayley Squires飾演)那一幕在食物銀行飢餓難耐、理智崩潰到拔開罐頭將食物拼命往嘴裡猛塞的畫面,怎麼不教人心酸。


男主角由英國脫口秀喜劇演員戴夫約翰斯(Dave Johns)飾演,他曾在英國電視影集亮相過,不過是首次大銀幕演出,表現非常自然生動,那句「人失去尊嚴就什麼都沒了﹗」是如此鏗鏘有力,而丹尼爾即使在遭逢困境下還能對他人伸出援手,編導人道關懷的情操表露無遺。

《我是布萊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藝復興 的頭像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