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911事件發生後沒多少時間,卜洛克就交出了這本《小城》(中文版厚達600多頁),一般來說這種改變世界歷史、群眾認知的大事件,作家們會靜待時日等感受發酵, 然而卜洛克那麼快的交出作品,以我對他的了解來說,相信不是賺「災難錢」,而是對於向來以紐約作為小說筆下背景的他,搶先做點表示反而是很自然、當仁不讓的一件事情。比較特別的是卜洛克不直接書寫糾葛的政治角力、探究事件究竟發生,而是拿著放大鏡照著畫廊女老闆、酒保、妓女、清潔工、政客、掮客、警察、編輯、作家等,畢竟組成紐約風貌的正是各行各業的市井之徒們,生活光譜可以說光怪陸離、也可以說是尋常平庸,一如你我的生活。與其說是以小窺大,不如說是這位最愛紐約的作家,對紐約的一次深情凝視與擁抱。


卜洛克在來台灣訪問時,自承《小城》是他最滿意最喜歡的一本著作。身為一個廣義的卜洛克迷—或者更精確的說法是史卡德迷,《小城》讓我滿意了嗎?老實說我認為此作是卜洛克有心跳脫類型小說的框架範疇、挑戰純文學的試金石。它絕對稱不上是卜洛克最出色的小說,但稱得上是卜洛克破格之作。以下特別提出兩點來賞析。


★依然冷卻硬不起來
《小城》最讓我吃驚的是,卜洛克的冷冽雖在,但這部小說還有點女性主義的色彩。整本書中就我看來從頭爽到尾蘇珊‧波瑪倫斯(其實她還是個存在主義者,當她在跟可以當自己小孩年紀的男還性愛完獨自一人之後看到不停重播得飛機衝撞雙子星,大聲說「這有什麼差別呢﹖別人愛做什麼,關我們什麼事﹖反正我們都會死。」。一個有美麗外表、優良品味的性愛女王,卜洛克引領讀者去探究她的情慾事件。對於像我這樣一個熟讀史卡德系列小說的讀者而言,看到女性把男性當成性愛玩物、取了個寵物般的可愛暱稱、剃毛、還拿塑膠性器又抽又插、誘導男性性交,其實是十分震撼的。當然震撼的點不是在於描寫上,我以為卜洛克的描寫還算是收斂、不到露骨的程度。震撼來自於卜洛克的自我顛覆。在史卡德系列中,女性經常站在受迫者的位置、或者與史卡德感情互動上,也就是說是男性本位的小說。但《小城》卻來個大逆轉,卜洛克嘗試以女性的角度,藉由蘇珊‧波瑪倫斯的自我情慾探索,去剝洋蔥式的一層層剝開性愛的情、慾、潛在意識,畢竟我不是女性,不能說知道卜洛克寫女性觀點究竟透不透徹,但此作對於男性的性愛意識有頗多的著墨。


★《小城》是一部純文學!?
前面提到過,我認為《小城》是卜洛克有心要挑戰純文學的野心之作,不過就作品表現來說,我以為還不夠,或許標準太嚴苛,但對於自己喜愛的作家我一向是以高標準來賞析。怎麼說呢?像是兇手一開始就揭露,擺明了這次不寫謎團與推理(雖然這本來就不是卜洛克的強項,沒錯,卜洛克寫推理,但推理不是他的強項,他的小說勝在氣氛。),想藉由各個紐約客的多重視角展現他的寬廣格局。但我覺得也許是為了寫出一部「嚴肅作品」,卜洛克實在給兇手太少的戲分與心理轉折鋪陳了,從相關設定上應該更好發揮才是,但很可惜的是卜洛克卻重舉輕放,寫得是萬花筒紐約用散狀視點,我沒有說非要著重在兇手部分不可,但卜洛克既然都已經作好高舉高打的pose了,就像一個籃球員以氣勢高昂地灌籃之姿向籃框飛躍、最後只輕輕挑籃一樣,不是好不好的問題,但難免會感到錯愕。本書最值得玩味的還是卜洛克寫了一個「非天才型、天分似乎平易近人」的作家,有淡淡自我調侃的幽默,相信有許多是卜洛克的真心話大冒險的勇敢剖白、坦率的作家觀點,絕對是本書最值得一讀的亮點。

評《小城》:★★★☆

節錄:
P.300缺了原創性,就不可能是一流的作家。演員一部戲可以吃一輩子,一遍一遍的詮釋,一點一點的進步。

P.341為什麼有的百萬富翁,家財萬貫,但還是拼命賺錢;為什麼有的高級主管,光遣散費就好幾千萬美金了,還要用這筆錢開新公司。他們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越多—不是想賺更多的錢,而是他們忘不了那種「得到」的快感。

P.378藝術家不都是靠創作,他們創作的過程不就像蚌孕育珍珠一樣?
一粒沙滲進蚌殼裡,鑽到牠的肉哩,一直摩擦,讓牠很不舒服,所以,蚌分泌了一些東西,擠出生命的精華去覆蓋那顆惱人的沙,減輕疼痛。就這樣,神秘的物質,一層又一層的包覆,砂粒頂多偶爾隱隱作痛,只在回憶裡,驚鴻一瞥。
蚌終於減輕了自己的痛苦,也產生了一顆晶瑩閃亮的珍珠,每一顆珍珠都是艷光四射的寶貝,但是追根究底,珍珠只是一顆製造痛苦的沙粒。

P.382女人常常花好多工夫,把自己裝扮得花枝招展,其實,男人只想知道你可不可以上而已。男人根本不在乎你穿什麼鞋子,跟你的皮包搭不搭,就算注意到了,也未必是你想帶回家的那種。男人不在乎你的耳環(除非你戴在別的地方),更不想知道你身上的衣服有多貴。他關心的事情其實非常基本:你有胸部嗎?你有屁眼嗎?你有嘴巴嗎?你有屄嗎?這些都可以用嗎?好。我愛你,上床吧。

P.433法國大哲學家伏爾泰接受朋友邀請,一起去逛窯子。這家妓院很特別,裡面都是俊俏男生,兩人花天酒地,玩得不亦樂乎。過了幾個星期,他朋友又找他,伏爾特拒絕了。為什麼不去?你上次不是玩得很開心嗎?朋友問他。是啊,是啊,去一次,是哲學家。去兩次,就是性變態了。

P467~468有個問題作家一定會被問到,他們到底是為誰創作呢?他一般的答案是為了自己,乍聽起來,好像有幾分藝術本色,但他始終覺得這個答案不盡真實。如果真是為了自己,那幹麼寫下來?為什麼在構思完畢後後,留在腦海裡﹖為自己寫作,其實是說不通的,再舉個例子:他幾時坐下來看看自己昔日的作品?
不,他寫書是給某些人看的,寫給如果有人把相同的故事寫出來,他一定會成為讀者的知音看;寫給那些他一眼就看穿他在想什麼、試圖表達什麼、永遠瞭解他一舉一動的人看;寫給那些瞭解他在每字每句,在情緒上、在知性上都是真摯呈現的人看。

P.615每一天都會改變一個人,某一天改變你一點,另一天改變你很多,一點一滴的累積,在本質上,無法逆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藝復興 的頭像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