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蝴蝶殺人事件》是我第一次本格接觸到本格推理小說巨匠橫溝正史,在這之前我只看過2006年日本知名導演市川崑改編的新版《犬神家一族》(而1976年的舊版導演同樣是市川崑),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只透過改編電影來接觸到橫溝正史的作品,但畢竟改編作對我來說是一種「重開新局」,所以能夠透過文字去感受日本奠定傳統解謎基礎的大師之一的橫溝正史,確實是有相見恨晚之感。


故事簡介(此段轉載至博客來):歌劇《蝴蝶夫人》演出時刻逐漸逼近,重要的女高音原櫻卻從前晚起就不見身影?莫名失蹤的低音大提琴箱忽然出現在劇場後門?伴隨著玫瑰花瓣飄落,出現在琴箱裡的並不是低音大提琴,而是世界的蝴蝶夫人──原櫻的屍體。如此詭異的屍體是這起連續殺人案的開端。一張不成調的樂譜、一群各有心事的歌劇團團員,名偵探由利麟太郎能否看破其中玄機?


文藝評論家傅博的導讀與書背也寫得很清楚—「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松本清張之社會派推理小說登場前夕,這段期間,日本推理文學的主流是解謎推理,其領導者就是橫溝正史。」在《蝴蝶殺人事件》中可以一窺這位本格派巨匠的魅力,精緻華麗的謎團、流暢通俗的文筆,利害的明明將近是60年前的作品了,整個時代背景堪稱天翻地覆,但讀起來絲毫沒有隔閡、依然有歷久彌新之感,並不會覺得「老派」。雖然作者在書裡與出版社的書背都說是「公平遊戲」,不過其實作者還是隱匿了特定重要的情報。固然是原汁原味以謎團為重的本格派,但也有一點敘述性詭計的感覺。台灣現今也有不少日本敘述性詭計推理小說譯本,所以閱讀過程中也許猜得到兇手,但是要破解犯案手法還是相當不易。


一九五七年,松本清張《點和線》、《眼之璧》奠定社會派之後,以傳統推理解謎樂趣的本格派曾經歷了十多年的黑暗時期才被復興。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吧!因為在《蝴蝶殺人事件》基本上就是一本For Fun,強調娛樂性、在人性刻畫上稍嫌單薄的作品,除了出場就是死翹翹的女歌劇家原櫻,橫溝正史有特意細心去雕磨之外,角色主要就是為了謎團發展而活的「工具人」。不過本格派在一九七零年代初能夠反動突圍,也證明了讀者固然在「遊戲」結束之後、渴求起了社會派的知性與較為深刻的人性幽微,然而本格派可以讓讀者感受到純粹的解謎樂趣,暫時揮別那些「說教口吻、抽象的文學意義、人性與大時代的壓抑」,本來就是不可能被完全壓制的。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序曲有段對話非常有意思,也是本書唯一「講道」之處。以下開始節錄P.23的部分內容。

「在這種時代就算有兇殺案,也不可能是什麼周延縝密的犯罪。世上人心惶惶,哪還有閒功夫多費心思去擬定犯罪計畫。更何況,唯有在天下太平,人命受到尊重的社會中,殺人事件才會引起人們心中的不安。然而在這種草菅人命的時代恐怕…。你說是吧?」
「這麼說來,會發生計畫殺人的時代,也就是大師活躍於辦案現場的時候,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我語帶嘲諷地問。大師正色答道:
「那還用說,當然是好啊!計畫性犯罪的存在,證明了社會秩序還維持在某種程度之上。我們就舉殺人為例好了,若是無論殺了幾個人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人們又何苦絞盡腦汁計畫殺人呢?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命相形受到重視。人們越是重視人命,對殺人犯的制裁就夠嚴格。犯人就是為了逃避制裁,才會設計出錯綜複雜的殺人計畫,不是嗎?」
「也就是說,巧妙的計畫犯罪越多,就代表社會越進步囉?」
「可以這麼說。至少在零犯罪的理想世界到來前,是這樣沒錯。」(P.23)

此段對話堪稱精闢解釋了推理小說迷的隱隱約約的潛在意識也不為過,也同時是對推理小說家與推理迷最好的背書,不但替自己抬轎也同時把讀者舉得高高的,橫溝正史的聰明從這種地方也可以看得到。彷彿在宣示—「喔其實我們不是因為見不得人活得好好的、也非隔岸觀火的嗜虐、更不是戀屍癖。只不過是來自於潛意識的召喚與嚮往,因為我們知道之所以會發生書中描述的「精緻殺人」,深刻的動機、曲折的手法(不會只因為互看不爽就對幹、無強烈動機隨機殺人),是來自於一個「比較好」的世界吧﹗


節錄:
「在這個世界上,經常存在著這種莫名奇妙的動機。人並不一定會理性計算自己的利害得失之後,才採取行動。」

評《蝴蝶殺人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