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常來逛這blog,就會知道我是一個超級村上迷,村上春樹每一部中譯作品我都有讀。而讀完村上春樹這次的新作品《1Q84》,老實說內心喜憂參半,至於憂什麼喜什麼在接下來的文章會一一談到。日本BOOK 1&BOOk 2一共狂賣兩百多萬本,毫無疑問榮登書市冠軍寶座,甚至還帶動了楊納傑克小交響曲的翻紅,用轟動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或許因為預期高到頂到天花板,造成我讀完之後有點失望,幸好《1Q84》還沒完結,成敗尚未蓋棺論定。


故事當然還是具有水準與品質的,不過在這邊我不談論太多,而接下來文章偏向於針對個人感受、村上創作脈絡、《1Q84》的創作原點與動機(個人臆測)。有兩點原因:1.《1Q84》根本是一個未完成待續的故事(所以如果有人說自己全部讀得透徹是有點唬爛的,因為村上有部分交代不清之處,並非是要增加玩味空間地留白、而是還沒寫完),如果對故事內容好奇可以參考我朋友王為的網誌 ,王為把故事的梗概都抓出來、也加上自己詳細的心得內容。2.既然發行時《1Q84》採取保密計畫, 這邊也繼續替它保有神秘感。(有來看的朋友就知道我不是想偷懶…我的網誌風格就是長到天荒地老)。既然要以盡量不破梗的狀態下介紹這部作品,我就來寫對這次作品個人認定的驚喜與失落,先寫寫比較讓我感到失落的部分。


村上春樹文字最大的魅力到底源自於哪裡?我非常同意內田在《當心村上春樹》中的觀點,導讀將它濃縮後寫成一言以蔽之的「將宇宙規模的神話與日常生活得細節融合得天衣無縫」。而村上春樹很受討論的一個特色,除了其文字地細膩與多愁善感外,就是他能夠寫出各種稀奇古怪又精準的比喻法,幽默、瀟灑、酷勁,在這邊節錄挪威的森林中的一段:
「我很喜歡妳喲,Midori。」
「有多喜歡?」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又抬起臉來。「春天的熊怎麼樣?」
「妳在春天的原野裡一個人走著時,對面就有一隻毛像天鵝絨一樣眼睛又圓又大的可愛小熊走過來。然後對妳說:『妳好!小姐,要不要跟我一起在地上打滾哪?』於是妳就跟小熊抱在一起在苜蓿茂盛的山丘斜坡上打滾玩一整天。這樣不是很美好嗎?」---節錄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這種莫名奇妙可是又有趣地不得了的比喻,大概也只有村上辦得到。然而村上在這部作品依舊用了不少比喻,然而他的招牌比喻鈍化了很多,這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多餘的,有為了譬喻而譬喻地感覺,而且《1Q84》對話也是作品中少數比較不有趣的(另外兩部是《人造衛星情人》與《黑夜之後》),其實這個部分是讓我最失落的。如果要比喻去形容的感受的話,就像遇見睽違多年不見,原本擅常搞笑的朋友,變成引用叔本華與尼采句子地哲學迷,即便這個朋友引用起陰沉地哲學句子還是能散發出一絲喜感,但是還是會覺得陌生與古怪。或許文體跟文字風格地轉化能讓村上更靠近諾貝爾文學獎,難免還是會感到小小惆悵。


而《1Q84》給我的驚喜則在於,村上春樹的企圖心越來越強了,在事實上村上春樹近年來有挑戰綜合小說的雄心,而且他要挑戰的是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水準。他曾在訪問中明確地表示:「我的目標就是《卡拉馬助夫兄弟》。有種種樣樣的人物出場,帶來種種樣樣的故事,縱橫交錯,難解難分,發燒發酵,從中產生新的價值。讀者可以同時目擊。這就是我考慮的綜合小說。」,而如今《1Q84》很明顯就是一部綜合的小說。村上春樹寫出了一貫融合愛、畸形情感、夢境氛圍與超現實色彩、孤獨地故事,甚至探討了女權、家庭關係、宗教性組織地封閉性,等到故事真正告一個段落之後,再來深入探討。《1Q84》基本上可以說是涵蓋整個人生面向的故事。雖然以BOOK 1與BOOK 2來看,以目前故事的發展來看,我並不認為它是村上春樹最吸引人的作品(排不進我心目中的村上Top5),但是這肯定是村上春樹最入世、自我期待最深切的作品。這不是我自己擅自替村上發聲,事實上村上自己也說過:「歐威爾寫《1984》是向前看,但在我這本小說裡剛好反過來。我看過去,但仍然會看到未來。這是我最具企圖心的作品。」。

其實村上早早就開始入世了,只是入世最明顯的作品,剛好在台灣都算是村上作品中名氣較小較不被注意的(《地下鐵事件》系列、《發條鳥年代記》),村上春樹其實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從個人表達、轉向為與社會產生更緊密連繫,剛出道的村上的確是獨行俠,然而或許是在奧姆真理教事件中村上春樹去訪問了受害者與真理教成員、旁聽席的震撼體驗、出了兩本事件相關的書,村上春樹意識到成功作家的社會責任。我讀過《1984》,《1984》也是我喜愛的作品之一(等到有機會再來專文介紹),說到《1Q84》與《1984》有沒有相關,有是有,像是Little People很明顯是在呼應Big Brother,但是其實連貫性最明顯的是奧姆真理教與獻給死去父親的和解,關於書中神祕組織的描寫,很明顯村上從奧姆真理教事件中深入進行採訪與開庭旁聽後,把真理教的一些制度與其中的荒謬,經變造後套用過來,其實這多少也推動《1Q84》的熱烈討論與銷售,畢竟奧姆真理教引發的地下鐵事件,在日本是歷史上留名的重大事件,事件造成死亡人數不比重大車禍意外,但是多數吸到毒氣的人都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後遺症,自然讓用地鐵通勤的日本人,驚懼其俄羅斯輪盤般地隨機性以及奧姆真理教的神秘面紗(還有去參選政治活動),其實我建議還沒讀過《地下鐵事件》與《約束的場所》的人,先讀過這兩部高水準地報導文學作品再來讀《1Q84》,我認為這是刺激村上創作《1Q84》的原點。

而關於與父親和解的部分,為何我敢大膽揣測呢?據聞村上春樹與父親的關係不睦,有一說是父親曾經在記者受訪時擅自拿出村上春樹小時候的照片,照片隨後在媒體曝了光,讓重視個人隱私的村上非常生氣,以冷戰的方式跟父親絕裂。但比對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文學獎其中的一段致詞:「我的父親是在去年去世的,享年九十歲。他是一名退休教師,是一名兼職佛教高僧。他從京都的研究生院畢業後,應征入伍,被派到中國打仗。作爲一個戰後出生的孩子,我每天早晨在早飯前,總是看到他的在我家的小佛教祭壇前非常虔誠地長時間地祈禱。有一次我就問父親為什麽要這樣做,他就告訴我說,他是在為戰爭中死去的人們祈禱。他說,他為所有死去的人祈禱,無論是同盟還是敵人。當我看著他跪在祭壇前的背影時,我似乎感受到了縈繞在他周圍的死亡的陰影。我的父親去世了,帶著他的記憶,我永遠都不可能知道的記憶。但是環繞在他周圍的那些死亡卻留在了我自己的記憶中。這是我從他那裏學習到東西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多少能感覺出村上春樹對於死去的父親懷抱著很多想說而未說的話,我想Book 2中天吾對父親所說的話,有部分可能就是村上自己對父親複雜情感上的投射,而村上讓天吾父親「靜靜地聽」,更讓我有不免有這樣的聯想,也許是我解讀過度,不過這也是讀小說的樂趣所在,每個人看到的或多或少都不一樣。說了那麼多,其餘就等到《1Q84》Book 3中譯發行時,再就這部作品作更深度的心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藝復興 的頭像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