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繼人氣漫畫《死亡筆記本》之後,夢幻組合原作大場鶫與漫畫小畑健再度攜手合作同樣話題滿載的《爆漫王》(原著書名為BAKUMAN,關於「BAKU」小畑健說涵蓋了爆炸、博弈、食夢獸「獏」,倒是書名的中文翻譯讓人摸不著頭緒),並獲得第一屆《MANGA-ZIN AWARD》大獎,單行本台灣目前出到第4集。這是ㄧ部值得有心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去看的漫畫。開宗明義就表述漫畫家等同於賭徒,故事講述擅長畫作畫的真城最高、精於故事創造的高木秋人兩個少年如何在漫畫業界拼搏的歷程。這種雙人組為主角的故事,自然是像「痞子英雄」一樣性格互補。真城最高對漫畫的態度是比較實際的(肇因是漫畫家的叔叔積勞過逝);高木秋人對漫畫則是樂觀看待。但兩人關係其實很奇特,從漫畫家去挑剔故事原作:「如果畫不出令我滿意的分鏡,我是不會合作的,分鏡稿是激發畫家創意的原動力。」,也道出原作與漫畫間儘管彼此緊密合作、但這關係其實比想像中還要脆弱,除此之外還能嗅出一絲絲競爭味道。當然啦!少年漫畫必備的「感情」部分,也佔了不少篇幅,真城對亞豆的感情屬柏拉圖式、高木與見吉則是一對歡喜冤家。像真城與亞豆「在夢想達成前先不見面談情戀愛、當兩人夢想成真就直接結婚」的約定,單純到超脫世俗。但整體來說,應該算是一部寫實派漫畫混合一點少年式「好傻好天真」的奇想。
很有意思的部分,是故事內容其實算是後設形式,關於後設一詞基本的定義,在網路上最常看到的說法是「自我指涉性」、「文體本身便是以同一文體討論該文體的問題」,在文本內外交相呼應,這樣說也許不夠明確,參考張惠娟在〈臺灣後設小說試論〉一文的歸納是比較清楚的,可包括為: (1)反現實(2)在小說中談論創作(3)暴露謀篇的過程(4)使用括弧,形成兩種聲音(5)特別意識讀者的存在。像《爆漫王》符合了其中的數項。裡面提到的漫畫皆是真有所本,如《七龍珠》、《火影忍者》、《航海王》、《獵人》等等,甚至出現原作的自嘲(說在寫《死亡筆記本》前在別的地方創作、不這樣做的話5年就會餓死)。看這部漫畫最過癮的是能了解漫畫界的一些出版內幕,可以感受到作者洞悉人的心理,刻意營造「窺探」的錯覺,像是虛實不清的八卦周刊就是掌握此一心態,何況《爆漫王》在關於出版與創作的部分,是以真實為基調,相對來說可看性更高。披露漫畫各類技巧、漫畫創作者&編輯&出版社負責人各自的想法與考量、編輯部分工的細節、讀者回函的關鍵性(速報&小正的差異)等等。對我來說最大的體認責任編輯的重要性,不只是漫畫界、對應到在小說界更是如此。
一個好的責任編輯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諸如給予創作者故事創作上的意見或是發想、當創作者與出版社協調與斡旋的中間人、也往往是掌握市場的風向球。第一點在國外老早行之有年、已經是一種出版文化。有一些藝術發展較成熟的國家,據我的認知不少編輯原本想走的路就是創作者,可能是受限於眼下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現實穩定收入考量所以才從事編輯(最好的證明是有許多傑出的作家當初就是編輯),所以說如果在創作者遭遇瓶頸時,責任編輯也具備提供點子或方向的能耐(像在漫畫界,編輯會連分鏡都跟作家討論)。再來談「中間人」這部分,畢竟不可能每個創作者個性都圓滑外放,一定也有埋首於創作卻不善於與人應對相處的創作者。所以責任編輯這時候的角色就很微妙了,領的雖然是出版社的薪水,但同時又要照顧到自己負責的創作者,就算天秤主要倒向出版社的一方,但若是讓創作者感到責任編輯沒有替自己著想、在能力範圍內去爭取權益,又會造成嚴重的合作問題,也就是說責任編輯不僅僅是兩者之間的傳聲筒,還須扮演著協調或是潤滑的角色。最後一點掌握市場的部分也許有人覺得不屑,但事實上仔細一想就知道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出版社是公司,顧名思義也是一個商業機構。不管多有特色或想法,一個商業機構的終極目標與目的就是賺錢。而領出版社薪水的編輯,公司必定會要求編輯要站在「幫助公司賺錢」的立場。但好的編輯若是負責到自己認可的作家,不會一昧的壓迫作家創作空間、反而有可能替作家爭取各種權益。但前提是如果一個編輯帶的創作者都一直「賺不到錢」,某種程度上與創作者有連帶關係的編輯在出版社的位置也會岌岌可危,所以不管是多有才華的創作者、多麼盡責的編輯,最終還是回歸市場機制、面臨殘酷考驗。
文末,我想提一下《爆漫王》一個最聰明的設定,就是讓書中角色的年紀與現實同步、跟現實時間等速增加。不只是單純為了增加現實感,相信在往後,一旦出現漫畫界有關聯的改變或新鮮事冒出來,也有機會被放入其中。現實可能影響漫畫的走向,漫畫有彷彿浸入現實的魔力,這種虛虛實實來回交錯地虛擬寫實感,也是《爆漫王》之所以讓我期待的最大原因。
節錄:
第1集
(p.10)社會上的優秀人士,是在校成績好的人,地位高低早已成形
所以就算出了社會,生活也只是現在的延長罷了。
(p.26)立志成為漫畫家的人,能靠漫畫活一輩子的人,只有0.1%,不對,0.1%是一千人之中有一個,應該是0.001%,十萬裡只有一個人。
(p.117)坂本龍馬的名言是坂本龍馬的名言是「男子漢在死的時候,即便是死在水溝中,也要以前傾的姿勢死去」。
(p.162)非天才型漫畫家三大必要條件…第一、自以為是。要認為自己比別人有本事。第二、努力。而最後一條是…運氣。
第2集
(p.76)畫漫畫很愉快,光憑著一定要成為漫畫家的想法,就令我每天過得很充實。
(p.93~p.94)
在「JUMP」連載的作家,會收到出版社支付的年契約金。金額雖然低,但可以想像成棒球選手的年薪。連載長期刊登的話,當年的契約金、稿費都會在考慮過貢獻度等等因素後,加以決定。可是連載結束後,畫不出好作品的作家,「JUMP」會以婉轉的方式表達「JUMP已經不需要你了」的意思,中止契約。
第3集
(p.151)雖然不是完全按人氣排名,但除了搞笑漫畫之外,一般來說都是人氣漫畫放在前面,沒人氣的放後面。我認為這樣不公平。讀者按漫畫刊登順序閱讀,對漫畫的人氣度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肯定也會有很多讀者認為,大家都在看的漫畫,自己也非看不可。我認為,刊載的順序應該輪替才公平。只是輪替就會對讀者問卷的名次產生微妙的改變才對,刊載順序對漫畫照成了等級差距。還有,人氣漫畫和要腰斬的漫畫,只憑問卷結果就決定,我對這點也無法苟同,這就好像是說編輯部沒能力自行判斷漫畫有趣與否。「JUMP」的風格是開頭要很高調華麗,而且從第1話就要加入高潮,否則連載會被腰斬,快一點的話,憑第3話的問卷結果,就可以決定是否腰斬。這種作法,會令作家不敢創作那種以平實風格開頭、精彩度漸入佳境的漫畫。造成JUMP裡每部作品,風格都變得一樣。我認為,如果是編輯部抱持自信推出的新連載,至少要讓它持續到單行本出版,再試情況決定是否連載。我認為有些漫畫,未來肯定會變得有趣,主角一開始的表現非常平凡,持續地努力下去…以目前的機制來說,若表現手法不佳,那種漫畫一開始就無法得到支持。
第4集
(p.147)
連載會議要討論的分鏡稿,首先由編輯把要連載的三話交給組長。組長與該作品的責任編輯討論,決定是否排進會議。確定排進會議的分鏡稿,基本上在會議前1星期,要讓組長以上的會議出席者傳閱,讀後感想就寫在放分鏡稿的信封上。會議出席者看過感想,再參加會議。任何人都可以看感想內容,應該說是希望大家都看過,隨意地放在組長或編輯長的桌上。
(p.151~152)
連載會議,首先要決定出新連載,根據新連載的篇數,再決定哪些連載要停掉,出席者手上都有連載候補的分鏡稿,還有出席者讀後評語的影本。分鏡稿討論的先後順序沒有一定,可能是按影印的先後順序決定。責任編輯的組長簡單說明作品,作者的意圖和狀況。會議中討論的作品,最後大致會有4種結果。1.連載。2.重新構思,再交付連載會議討論。3.推出短篇,測試讀者反應。4.用別的故事重畫,不採用。
(p.154)
排入議程的分鏡稿分為「納入」和「剔除」,如果「納入」有2到4篇,大致上都會成為新連載。如果「納入」的篇數很多,就繼續討論,決定哪幾篇是新連載。
繼人氣漫畫《死亡筆記本》之後,夢幻組合原作大場鶫與漫畫小畑健再度攜手合作同樣話題滿載的《爆漫王》(原著書名為BAKUMAN,關於「BAKU」小畑健說涵蓋了爆炸、博弈、食夢獸「獏」,倒是書名的中文翻譯讓人摸不著頭緒),並獲得第一屆《MANGA-ZIN AWARD》大獎,單行本台灣目前出到第4集。這是ㄧ部值得有心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去看的漫畫。開宗明義就表述漫畫家等同於賭徒,故事講述擅長畫作畫的真城最高、精於故事創造的高木秋人兩個少年如何在漫畫業界拼搏的歷程。這種雙人組為主角的故事,自然是像「痞子英雄」一樣性格互補。真城最高對漫畫的態度是比較實際的(肇因是漫畫家的叔叔積勞過逝);高木秋人對漫畫則是樂觀看待。但兩人關係其實很奇特,從漫畫家去挑剔故事原作:「如果畫不出令我滿意的分鏡,我是不會合作的,分鏡稿是激發畫家創意的原動力。」,也道出原作與漫畫間儘管彼此緊密合作、但這關係其實比想像中還要脆弱,除此之外還能嗅出一絲絲競爭味道。當然啦!少年漫畫必備的「感情」部分,也佔了不少篇幅,真城對亞豆的感情屬柏拉圖式、高木與見吉則是一對歡喜冤家。像真城與亞豆「在夢想達成前先不見面談情戀愛、當兩人夢想成真就直接結婚」的約定,單純到超脫世俗。但整體來說,應該算是一部寫實派漫畫混合一點少年式「好傻好天真」的奇想。
很有意思的部分,是故事內容其實算是後設形式,關於後設一詞基本的定義,在網路上最常看到的說法是「自我指涉性」、「文體本身便是以同一文體討論該文體的問題」,在文本內外交相呼應,這樣說也許不夠明確,參考張惠娟在〈臺灣後設小說試論〉一文的歸納是比較清楚的,可包括為: (1)反現實(2)在小說中談論創作(3)暴露謀篇的過程(4)使用括弧,形成兩種聲音(5)特別意識讀者的存在。像《爆漫王》符合了其中的數項。裡面提到的漫畫皆是真有所本,如《七龍珠》、《火影忍者》、《航海王》、《獵人》等等,甚至出現原作的自嘲(說在寫《死亡筆記本》前在別的地方創作、不這樣做的話5年就會餓死)。看這部漫畫最過癮的是能了解漫畫界的一些出版內幕,可以感受到作者洞悉人的心理,刻意營造「窺探」的錯覺,像是虛實不清的八卦周刊就是掌握此一心態,何況《爆漫王》在關於出版與創作的部分,是以真實為基調,相對來說可看性更高。披露漫畫各類技巧、漫畫創作者&編輯&出版社負責人各自的想法與考量、編輯部分工的細節、讀者回函的關鍵性(速報&小正的差異)等等。對我來說最大的體認責任編輯的重要性,不只是漫畫界、對應到在小說界更是如此。
一個好的責任編輯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諸如給予創作者故事創作上的意見或是發想、當創作者與出版社協調與斡旋的中間人、也往往是掌握市場的風向球。第一點在國外老早行之有年、已經是一種出版文化。有一些藝術發展較成熟的國家,據我的認知不少編輯原本想走的路就是創作者,可能是受限於眼下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現實穩定收入考量所以才從事編輯(最好的證明是有許多傑出的作家當初就是編輯),所以說如果在創作者遭遇瓶頸時,責任編輯也具備提供點子或方向的能耐(像在漫畫界,編輯會連分鏡都跟作家討論)。再來談「中間人」這部分,畢竟不可能每個創作者個性都圓滑外放,一定也有埋首於創作卻不善於與人應對相處的創作者。所以責任編輯這時候的角色就很微妙了,領的雖然是出版社的薪水,但同時又要照顧到自己負責的創作者,就算天秤主要倒向出版社的一方,但若是讓創作者感到責任編輯沒有替自己著想、在能力範圍內去爭取權益,又會造成嚴重的合作問題,也就是說責任編輯不僅僅是兩者之間的傳聲筒,還須扮演著協調或是潤滑的角色。最後一點掌握市場的部分也許有人覺得不屑,但事實上仔細一想就知道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出版社是公司,顧名思義也是一個商業機構。不管多有特色或想法,一個商業機構的終極目標與目的就是賺錢。而領出版社薪水的編輯,公司必定會要求編輯要站在「幫助公司賺錢」的立場。但好的編輯若是負責到自己認可的作家,不會一昧的壓迫作家創作空間、反而有可能替作家爭取各種權益。但前提是如果一個編輯帶的創作者都一直「賺不到錢」,某種程度上與創作者有連帶關係的編輯在出版社的位置也會岌岌可危,所以不管是多有才華的創作者、多麼盡責的編輯,最終還是回歸市場機制、面臨殘酷考驗。
文末,我想提一下《爆漫王》一個最聰明的設定,就是讓書中角色的年紀與現實同步、跟現實時間等速增加。不只是單純為了增加現實感,相信在往後,一旦出現漫畫界有關聯的改變或新鮮事冒出來,也有機會被放入其中。現實可能影響漫畫的走向,漫畫有彷彿浸入現實的魔力,這種虛虛實實來回交錯地虛擬寫實感,也是《爆漫王》之所以讓我期待的最大原因。
節錄:
第1集
(p.10)社會上的優秀人士,是在校成績好的人,地位高低早已成形
所以就算出了社會,生活也只是現在的延長罷了。
(p.26)立志成為漫畫家的人,能靠漫畫活一輩子的人,只有0.1%,不對,0.1%是一千人之中有一個,應該是0.001%,十萬裡只有一個人。
(p.117)坂本龍馬的名言是坂本龍馬的名言是「男子漢在死的時候,即便是死在水溝中,也要以前傾的姿勢死去」。
(p.162)非天才型漫畫家三大必要條件…第一、自以為是。要認為自己比別人有本事。第二、努力。而最後一條是…運氣。
第2集
(p.76)畫漫畫很愉快,光憑著一定要成為漫畫家的想法,就令我每天過得很充實。
(p.93~p.94)
在「JUMP」連載的作家,會收到出版社支付的年契約金。金額雖然低,但可以想像成棒球選手的年薪。連載長期刊登的話,當年的契約金、稿費都會在考慮過貢獻度等等因素後,加以決定。可是連載結束後,畫不出好作品的作家,「JUMP」會以婉轉的方式表達「JUMP已經不需要你了」的意思,中止契約。
第3集
(p.151)雖然不是完全按人氣排名,但除了搞笑漫畫之外,一般來說都是人氣漫畫放在前面,沒人氣的放後面。我認為這樣不公平。讀者按漫畫刊登順序閱讀,對漫畫的人氣度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肯定也會有很多讀者認為,大家都在看的漫畫,自己也非看不可。我認為,刊載的順序應該輪替才公平。只是輪替就會對讀者問卷的名次產生微妙的改變才對,刊載順序對漫畫照成了等級差距。還有,人氣漫畫和要腰斬的漫畫,只憑問卷結果就決定,我對這點也無法苟同,這就好像是說編輯部沒能力自行判斷漫畫有趣與否。「JUMP」的風格是開頭要很高調華麗,而且從第1話就要加入高潮,否則連載會被腰斬,快一點的話,憑第3話的問卷結果,就可以決定是否腰斬。這種作法,會令作家不敢創作那種以平實風格開頭、精彩度漸入佳境的漫畫。造成JUMP裡每部作品,風格都變得一樣。我認為,如果是編輯部抱持自信推出的新連載,至少要讓它持續到單行本出版,再試情況決定是否連載。我認為有些漫畫,未來肯定會變得有趣,主角一開始的表現非常平凡,持續地努力下去…以目前的機制來說,若表現手法不佳,那種漫畫一開始就無法得到支持。
第4集
(p.147)
連載會議要討論的分鏡稿,首先由編輯把要連載的三話交給組長。組長與該作品的責任編輯討論,決定是否排進會議。確定排進會議的分鏡稿,基本上在會議前1星期,要讓組長以上的會議出席者傳閱,讀後感想就寫在放分鏡稿的信封上。會議出席者看過感想,再參加會議。任何人都可以看感想內容,應該說是希望大家都看過,隨意地放在組長或編輯長的桌上。
(p.151~152)
連載會議,首先要決定出新連載,根據新連載的篇數,再決定哪些連載要停掉,出席者手上都有連載候補的分鏡稿,還有出席者讀後評語的影本。分鏡稿討論的先後順序沒有一定,可能是按影印的先後順序決定。責任編輯的組長簡單說明作品,作者的意圖和狀況。會議中討論的作品,最後大致會有4種結果。1.連載。2.重新構思,再交付連載會議討論。3.推出短篇,測試讀者反應。4.用別的故事重畫,不採用。
(p.154)
排入議程的分鏡稿分為「納入」和「剔除」,如果「納入」有2到4篇,大致上都會成為新連載。如果「納入」的篇數很多,就繼續討論,決定哪幾篇是新連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