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去年金馬影展沒買到「搖滾吧!爺奶」的票,一直讓我覺得很殘念,相隔近半年才終於看到這部電影,也沒有讓我失望。不管你是不是個喜愛音樂的人,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從小接收台灣封閉教育體制成長的,我相當推薦這部紀錄片電影。


美國麻塞諸塞州的Young@Heart於1982年創立,現今組成的成員平均八十歲,樂團靈魂人物是指揮兼發起人巴伯席曼,曲風橫跨了搖滾、龐克、藍調、放克、民謠等等(而成員們在加入前幾乎都是聽古典或歌劇),在世界各地巡迴表演,少數成員有演唱經驗,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加入樂團後才有舞台經驗。電影就是記錄他們訓練的過程、聊人生經歷與私生活片段、演出的紀實等等。在片中他們演唱了許多經典歌曲,如The Clash「Should I Stay Should I Go?」、Sonic Youth「Schizophrenia」、James Brown 「I Feel Good」等等。


片中有好幾段「真實情節」都讓我深受感動,當Young@Heart前進監獄演唱時,從第一首歌開始,平常沒什麼娛樂的受刑人的表情就很樂,但他們的表情也很容易解讀出 ,那份歡快中毫不保留地夾帶著輕佻訕笑,有點像是看馬戲團耍把戲的感覺,但唱到雋永的「Forever Young」時,每個人都收起了笑容,輕蹙著眉、臉繃的緊緊地嚴肅面容取而代之,甚至有人紅了眼、低下頭怕被其他人看到自己表情,僅僅靠著幾首歌的時間,Young@Heart對受刑人來說,所代表的角色從「馬戲團」成了「受尊重的合唱團」,藉由音樂跨越了高牆與鴻溝。畢竟是平均年齡八十歲的樂團(最高齡的艾琳已經九十多歲了),片中也難免會有死亡這種嚴肅的部份,光是從影片開始拍攝到拍攝電影最後的演出,就有兩位老先生-鮑伯跟喬相繼過世,兩人在合唱團裡都是指標性人物,鮑伯是合唱團的前團員(因健康因素退出)答應巴伯來客串獨唱、喬則是所有成員當中背歌詞記憶力最驚人,好好先生的個性,不但贏得所有人的好感,更是印在宣傳海報中間的領袖成員,當身體出現狀況,他們嘴巴上都信誓旦旦、重複地說著自己一定會回來表演,但從他們落寞黯然地眼神,也看的出他們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比任何人都清楚(導演這樣問「會不會、能不能回來?」,聽起來是多麼平凡的話,對他們而言卻是殘忍的)。全片最高潮之處,莫過於鼻子上還插著氧氣輸送管、嗓音磁性深情的全團第一唱將佛萊迪奈特所唱的「Fix You」(coldplay的歌曲),撫慰了所有觀眾的心。不管Young@Heart合唱團是否是被炒作消費、就算發起人主要基於想撈一海票才會成立,我都覺得是件好事,因為這是互利的,每個人從中都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部分。發起人得到了錢、老人們得到了尊嚴與榮耀、台下的觀眾得到了感動與生活的動力(再也沒有人能抱怨自己年紀大、累了),我的想法是互利比什麼奉獻來的更加偉大,畢竟就算真有佛心來著的人是真心誠意奉獻,也勢必代表著有人人情「欠很大」,別人的狀況我是不清楚,我自己是覺得欠人太多人情挺怪的,互利就沒有這種問題。雖然在鏡頭底下,每個成員都看起來樂天開朗,但事實上合唱團裡面還有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音樂對所有老人們來說,不只是「撫慰」台下的觀眾、也「撫慰」了自己。不管到了幾歲,只要活著就該當燃燒,這是Young@Heart下的人生註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藝復興 的頭像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