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榮耀之役》的時空背景是在西元1893年,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當時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一個當年慘逢乾旱的貧窮小村落,竟被要求徵收兩倍的賦稅,驕傲的英國英國軍隊隊長羅素揚言,只要當地民眾能在板球比賽打贏他們,就能三年免繳賦稅,但假使村民輸了,就必須繳交三倍。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村民原本想妥協,但熱情而勇敢的男主角布凡卻毅然決然地代表全村表明接受這項嚴峻挑戰,他必須凝聚帶領一群完全不懂板球的村人(包括他自己),想辦法在三個月內成為可以打敗英國軍隊的勁旅。而布凡的精神支柱就在於古靈精怪的女友凱莉、以及暗自心儀布凡的隊長妹妹伊莉莎白指導板球規則打法,一場沒有退路的板球比賽,攸關著榮譽與全村存亡…條件已經如此嚴苛了,村裡還有個內賊…


《榮耀之役》堪稱是印度農村版的「少林足球」,不過我認為精采程度尤有過之。乍看之下劇情還挺老套的,但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每個環節都做得很精,所以說老梗並不是一部電影或是小說的原罪,題材已經被用光也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情,用平凡的題材造就不平凡的電影或小說,有時候更讓我佩服。一部快四個小時的電影,不誇張,過程當中毫無冷場。寶萊塢的片子我看得很少,前一部是《帝國玫瑰》,很巧的是兩部都是阿素托史哥瓦力克的作品。首先在歌舞調度的場面,熱鬧繽紛自然不在話下,國寶級配樂家A.R拉曼的風情萬種地配樂更是居功厥偉,許多旋律深植在腦海之中。每個甘草配角的性格也創造得十分生動,有沉默的大力士啦、有喜歡講些玄奇話的High咖、性格像蠻牛一樣莽撞衝動的、喜歡逗嘴打鬧的組合等等,值得一提的影片後半段完整聚焦在是板球比賽上,但看這群性格特色各異的活寶們打板球一點也不覺得冗長。能夠把角色性格形塑得如此立體,片長其實是有幫助的,如果電影只有兩個小時,其實光是交代劇情就差不多了,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電影的角色性格都很模糊,小說改編電影常常會淪為失敗作的癥結點也是在這,但回過頭來說,片長太長姑且不論經濟效應面,也容易讓人看得不耐煩,所以寶萊塢融合歌舞的片型把時間拉長觀眾較能接受,畢竟在歌舞的時候,有喘口氣的餘裕,單純劇情片的話就必須緊盯螢幕、深怕漏看其中的情節。對話上面更是生動幽默,編劇的功力讓我嘆為觀止,如果是說走一些低級趣味讓人發笑其實還比較容易,但裡面的笑點是普遍級的,還能那麼好笑實屬不易。在我觀影的過程中有許多觀眾笑到拍手、我自己也是不時狂笑,這是我第二次遇到這種狀況,上一次是白爛到爆、可是真的超有梗的《怪獸突擊G8高峰會》。


其實可以感覺得出阿素托史哥瓦力克不希望觀眾把此片當作單純的娛樂片,所以他有去觸碰如種族的議題,比方說有英國人奴役羞辱印度人的情節、有跨種族的情愫等等,像是裡面也會讓外國人知道原來當時印度自己也有分階級,像裡面有個最後也成為板球員、手有傷殘卻意外能投出變化球的球員本來是個賤民,原本大家連碰都不敢碰它,把它當作不潔的,歧視程度搞不好比英國人對待印度人還誇張。最後是在布凡力保與慷慨激昂的說服之下,才得以加入球隊。不過這段劇情其實仔細想想是有那麼一點怪,因為照理來說如果布凡的正義感真的那麼強,是不是早該替賤民伸張權益、而不是等到對方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才在那邊「我挺他、他是我麻吉」,這是整部電影中我唯一覺得有點問題的地方,但整體來說電影瑕不掩瑜、萬分精彩。


這部影片曾經入圍2002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是阿素托史哥瓦力克。擔綱男主角、身兼監製的是印度三大天王之中最有代表性的Aamir Khan(另外兩人是Shahrukh Khan跟Salman Khan,合稱3K黨),把陽剛正直又略帶痞子氣息的布凡詮釋的相當傑出,但女主角的表現也是不惶多讓,帶著醋意瞪著情敵伊莉莎白、與一些俏皮的表情既有趣又自然。


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第一,美國有好萊塢而印度有寶萊塢。之所以會有「寶萊塢」稱號,是因印度電影中心孟買(Bombay)的開頭字母是「B」,將「好萊塢」(Hollywood)的「H」替換成「B」,就成了寶萊塢(Bollywood)。而印度人更是對自家的電影大力相挺,雖然政府並未設限但美國電影市佔率卻相當低。歸根究柢是因文盲多、方言繁雜,阻礙壓縮了外語電影在印度的發展空間。而金碧輝煌、俊男美女、熱情歌舞就是寶萊塢的標準配備,發展出印度電影的特有風貌,也幾乎可以代表著印度人共同擁抱的巨大夢想。

《榮耀之役》是今年金馬影展看到現在我最愛的一部(目前看了五部),也要感謝女友陪我看,佳人配好電影(聰明吧,說好電影配佳人感覺佳人變配角)不亦樂乎。是11/8禮拜天看的,禮拜六是跟好友何軒看《燃燒吧!龐克》、昔日團員小白看《草間彌生之我是女王》、自己看《原味人生》。金馬影展的部落格常常看到不滿的留言,有些是建議,這些當然是正向的,但感覺也有些人為罵而罵,但我真的覺得要不然就起身反抗拒買與抗議、具體的想辦法集中提出訴求,不然上網講這些有用才有鬼。不願這麼做不如就專心想辦法買票跟看電影。不然一邊想看電影一邊又該該叫,破壞了看電影、看金馬部落格的興致,何必呢?看電影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村上春樹還說自己年輕時看漆黑的電影院看電影,感覺看電影像是一種儀式。我是第二年開始跑金馬影展,也與主辦單位一點關係都沒有,但說真的我覺得能有金馬影展已經很幸福、影展也算辦得不錯了,當然像一些字幕啦、套票的售票各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改進空間,但回歸電影,起碼我看電影看得很爽、也因此認識到一些原本不認識的導演與作品。之後陸陸續續會放金馬影展的觀影心得上來,請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