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OVIE (3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WORDS:大亨
《謊言的誕生》(The Invention of Lying)由Ricky Gervais與Matthew Robinson合作編導,劇本一開始是Matthew Robinson寫的,Ricky Gervais對這個劇本愛不釋手,改寫後力邀是Matthew Robinson共同執導。電影是架構出一個「沒有任何謊言」的平行世界,Ricky Gervais飾演一名矮胖塌鼻子其貌不揚、甚至被同事稱作廢物、垃圾的電影編劇馬克.貝里森,在故事初始沒多久,就因為劇本太無聊而被公司開除。沒想到回到家又被房東催租,戶頭只剩三百元的他,所餘存款只夠請搬家公司搬家具,硬著頭皮到銀行準備提款,沒想到遇到銀行當機,走頭無路的他大腦迴路產生異變…於是他開口說出這世上第一個謊言…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烈火悍將》(Heat)這部眾星雲集的電影,除了雙掛頭牌的艾爾帕西諾(Al Pacino)、勞勃狄尼諾(Robert De Niro),配角也是星光閃閃:方基墨(Val Kilmer)、強沃特(Jon Voight) 、艾許莉賈德(Ashley Judd)等、當年還是天才童星的娜塔莉波曼也參與演出。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這是我第二次看金知雲導演的電影,之前所看的是向克林伊斯威特主演的西部片經典《黃昏三鏢客》致敬、2008年韓國票房賣座冠軍《神偷.獵人.斷指客》(在當年票房擊敗《追擊者》)。雖然《神偷.獵人.斷指客》在韓國票房橫掃千軍,老實說還記得當初看完時很無感,一度看到昏昏欲睡、看完沒多久就全部忘光光。而2010年的新作《看見魔鬼》(I Saw the Devil)則是話題大作,還沒上映就引發爭議。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告白》在上映前我萬分期待(代表日本出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湊佳苗的小說《告白》是我2009個人閱讀日系小說自選Top6的傑作,驚豔於湊佳苗的出道作品的成熟度。藉由頗為輕薄地篇幅,多視角探討日本少年法、教育、親子關係等面向的社會派力道(湊佳苗甚至表示她在寫此作時激動到一度流鼻血)。而拍過《下妻物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幸福的魔法繪本》的中島哲也更是我極為喜愛的導演,提到中島哲也一定會提到電影中的視覺呈現。廣告導演出身的他,在斑斕地華麗色彩,給觀眾目不暇給地視覺驚奇、劇情的特色則是在嬉笑胡鬧中卻又充滿濃濃感傷。然而老實說我覺得電影版《告白》方向和味道皆有點走偏了,或許足以滿足未看過原著的觀眾,但對於我來說,成果是有些失望的。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WORDS:大亨
《大吉嶺有限公司》是我第一次看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電影,集結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 金獎影帝安德烈布洛迪(Adrien Brody)、傑森薛茲曼(Jason Schwartzman)三位男星,飾演平常幾乎沒有什麼往來的三兄弟、共度一場印度精神之旅。既然在印度拍攝,儘管此片不太正經,但會沾染印度的風土民情是必然的。此片的音樂配樂大有來頭,請來印度新浪潮大師薩雅吉雷為電影大量配樂。全片許多場景都在火車上,堪稱是ㄧ部濃濃異國風味「鐵路」電影。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此作改編自劉梓潔將父親過世的親身經歷寫就、自林榮三文學獎六百多篇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首獎的《父後七日》散文,金穗獎導演王育麟在看過散文後起意改編,並邀作者劉梓潔參與編導。而觀影後也未讓我失望,《父後七日》絕對是值得推薦的!這篇文章不會探討到台灣傳統的喪葬文化(因為我也並非很了解)、或是大爆笑點(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道士說自己正職是詩人所唸的共兩首國台語詩句橋段讓我狂笑不止)。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樂隊來訪時》是來自以色列的電影、也是導演Eran Kolirin初試啼聲之作。本來當年要代表以色列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由於電影超過一半以上的對話是英語,所以很可惜的被大會擋駕。略顯黯淡地色調,卻是部具有異常驚人感染力的小品,光是初始片頭上的字,就已可看出這部片過人敏感「不久之前一個埃及的小型警察樂隊抵達了以色列 並沒有很多人記得這件事 因為它並不那麼重要」。不過對中東文化&政治情勢不甚了解看《樂隊來訪時》也無阻礙,只要曉得以色列和埃及曾經打過仗、宗教信仰相異、關係並不好就足矣。《樂隊來訪時》無關乎政治,而是在描述一個失落的故事。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昨天一個人跑去看了在美國首周以2380萬美金票房拿下票房冠軍、改編自恰克霍根的暢銷原著小說《竊盜王子》的《竊盜城》。以好萊塢爆米花電影來說,這部電影該有的元素一項也沒少,友情、愛情(外帶刺激度不足但又絕對不會缺少的床戲)、飛車追擊、駁火,說實話並不難看、也有一定的娛樂效果,但如果綜觀細節來看,整部電影其實是有不少問題的。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1994年岩井俊二的電影作《愛的綑綁》,描述丈夫由紀夫(豐川悅司)鎮日忙於寫作,不知不覺與妻子萌寶(山口智子)漸漸有著一段隔膜、但尚稱和睦,但拆解牙套之後,ㄧ次對話意外造成了兩人關係的巨變…萌寶開始綑綁家中的東西,一開始是用棉線綑綁由紀夫帶回來的寵物烏龜、蘋果,直到書櫃上的書也被綑綁,由紀夫真正意識到不對勁,萌寶甚至用編織到一半的圍巾,將自己手綑綁住。事態漸趨嚴重,由紀夫帶心愛的妻子去看醫生,醫生宣傳她得了一種「強迫性緊縛症候病」,而妻子也開口要求丈夫將自己緊縛起來…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夢旅人》(PiCNiC)是岩井俊二的短篇電影,僅一個小時出頭的長度。劇本其實非常的簡單,講難聽一點就是單薄,但岩井俊二就是有辦法拍出一部風格獨具、如囈語般的電影。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S:大亨
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兩大超級爛片,第一名是《惡靈戰警》、其二《移動世界》,前者有影帝尼可拉斯凱吉(大概因瀕臨破產等私人因素,所以近年亂接片、不過訪談中他說他最愛的英雄就是惡靈戰警喔)、另一部則拿下當週票房冠軍(沒記錯的話首週還賣了三千多萬美金)。而《浩劫妙冤家》(Swept Away,2002)嚴格說起來也是一部爛片,IMDB 奇蹟似的低分3.4分(我還查了一下我心目中的爛片之王《惡靈戰警》還有5.2分)、在金酸梅獎列名十年最差電影之一,並在當年9項提名、5項獲獎,可謂不叫好也不叫座,全面淪陷。不過為什麼我要為爛片特別寫文章呢?原因就是它實在是一部爛的很獨道的電影。這麼說好了,《惡靈戰警》是一部美國英雄漫畫改編電影,雖然這類型的電影不乏名作(如蝙蝠俠系列其中數集),《移動世界》說穿了就是一部劇情混亂又無聊的特效片,不過畢竟還是屬於「主流片」,這種砸錢的特效片就是會有人買帳。 但《浩劫妙冤家》爛得實在有點匪夷所思。導演是誰?可是英國黑幫黑色喜劇的英國奇才導演蓋瑞奇啊(有時間一定會隆重介紹他的《兩根槍管》、《偷拐搶騙》、《搖滾黑幫》,看完這三部片我成為他的影迷),《浩劫妙冤家》蓋瑞奇不避嫌的與當時的愛妻瑪丹娜攜手合作(現已變成前妻、蓋瑞奇也常被媒體拍到跟年輕正妹出遊)、也是他首次跨足愛情片,先不論娜姐的演技,話題性總是夠大吧?何況這是一部重拍1974年的知名愛情喜劇,還特地找來當年的導演莉娜維黛美拉來當編劇,雖然沒看過1974年的原版,但可以想見原版應該是滿受歡迎的,否則也不會被翻拍。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疤面煞星》的故事稱不上多麼精緻(何況說這麼一個故事還花了近三個小時),因為是有關黑社會題材的電影,劇情也自然免不了觸及黑白兩道、政商之間的腐敗與勾結,但這方面的牽扯其實電影不拍出來大家也內心有數,所以我認為看點並不在這。而這部電影之所以被不少影迷認定為經典,主要還是要歸功於艾爾.帕西諾的演技與故事中角色的鮮明性格魅力,一路硬幹到底的火爆演出、臉上的刀疤、下唇向上噘起地蠻橫講話方式與口音(當知道麻吉兼手下的曼尼,背著自己與心愛的妹妹搞在一起時,由瞪人到猙獰地七秒臉部大特寫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殺很大…)。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WORDS:大亨
這部《謎樣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實在太讓我驚艷,此片是阿根廷電影25年來首度獲得奧斯卡大獎肯定。上一次抱回最佳外語片大獎的阿根廷電影,是 1985年(我出生的那年)的「官方說法」( The Official Story)。不得不說這兩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都勝過奧斯卡最佳影片,去年如此,今年差距更加明顯。看完電影之後我才得知此作是改編自薩契瑞( EduardoSacheri)的小說《秘密》,雖然是將小說故事改編劇本,但改編絕非容易的事,像是日本的改編電影常常慘不忍睹或是無聊至極,能把傑出的小說佳作徹底砸鍋(如:《死神的精準度》(原作幽默生動/改編後毫無火花)、《東京鐵塔》(原作輕鬆中帶著淡淡鄉愁/改編後淡而無味)、《追風箏的孩子》(原作故事緊湊煽情/改編後缺少張力)。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早在十七歲就以童星之姿出道的豆導,從上一部的電影執導處女作《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到這次的《艋舺》,就像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一樣,《艋舺》跳脫出《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的自溺自慰,但感覺得出鈕承澤想拍的是以「生存之道」為電影的探討主題,並利用後續作品來呼應前作(《艋舺》片中更直接點明了「生存之道」這四個字),發展成題材各異、肌理相同的系列連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WORDS:大亨
我非常喜歡Thelma & Louise這部電影(中譯名為《末路狂花》),會接觸到這部電影是去年上許榮哲老師課的時候,許榮哲老師介紹的。先說說導演Ridley Scott,之前看過他幾部電影,《神鬼戰士》、《美國黑幫》我都滿喜歡的,這兩部片都是男人味很重、男性本味的電影,不過唯一能讓我看到激動與驚艷反倒是大膽啟用兩位女性當公路電影主角1991年的《末路狂花》。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WORDS:大亨
我看的是兩小時四十八分鐘的導演版,只能說《碧海藍天》太讓我驚艷了!更令人驚訝的是盧貝松當年拍這部電影時,年僅二十九歲。盧貝松小時候在希臘和前南斯拉夫的海岸生活,因為環境從從小就熱愛潛水與海洋的他,本來的志向是成為海洋生態學家,不過天不從人願,十七歲時因一場意外,再也不能潛水,才改變志向而走上導演之路。這部電影融合了他自己與潛水家Jacques Mayol的人生經歷,既是致敬電影,更是對眷戀不已的海洋地愛的大告白。老實說我對大自然的美景興趣不算大,但是《碧海藍天》中在眼前開展出各種層次的藍,配上了如大海般迷濛神祕地低頻配樂,開展在眼前的是令人屏息地美。除了視覺上地饗宴之外,男主角傑克與頭號男配角丹佐的惺惺相惜與明暗之間的競爭也是一大看點,傑克是天才型(本能性地想被大海包容與接納)、丹佐則是熱愛挑戰的冒險型。零星點綴些幽默對話(都是丹佐在high,傑克幾乎不怎麼說話,僅負責釋放電眼電力跟迷人微笑)。電影裡雖然必然也有愛情戲,不過喜歡看愛情戲的女生,最好有心理準備,看這部電影可能會氣到吐血。電影尾聲的劇情雖然得十足煽情,還有哭泣大特寫,擺明要觀眾一起落淚(最經典的一段話莫過於男主角對女主角說:「最難的是在海底的時候。」「為什麼?」「因為要找個理由浮上來,我總是很難找到這個理由。」)不過也因為前段與中段劇情安排地比較鬆,剪了大量美不勝收地海洋風情與大自然景色,去呈現潛水家的生活面貌,所以尾聲地煽情力道有被突顯出來,但是意圖催淚地太明顯啦,這樣是催不出我的硬漢之淚的,儘管如此,無損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WORDS:大亨
講到搖滾,國外知名的搖滾樂手技藝與性事一直是最主要的討論話題,台灣雖然有很多的搖滾音樂祭,不過就我個人的觀感來說,支持群並不穩固,所以部分媒體談到搖滾,自然就會聚焦到性上頭了。但說真的我對歐美名人的性事興趣不大,不是我超脫欲望、不愛這味,而是他們通常都是跟洋妞搞在一起,那到底與我何干啊,就像邦喬飛說他不想寫自傳,原因是說「自曝年輕時巡迴跟哪些妞搞很蠢」,音樂與演出部分才是我所關注的。我蠻喜歡《搖滾預言》,雖然它只有短短八十分鐘,但剪接地很緊湊,每分鐘都有它的看點、價值。11/25號還有一場,推薦給有時間可看的搖滾迷。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我的文章特色一向是長死人不償命,問題是我又沒有寫習慣簡短心得或是用網誌速記的習慣,加上偏好一次寫完整點。但這次2009金馬影展,我的書寫進度實在趕不上看片速度,所以我先整理一篇,大致粗分一下我對2009金馬影展我所看的電影之喜好&推薦程度,當然徹徹底底是主觀感受啦、這世界上哪有所謂客觀這回事,只有真主觀跟假客觀嘛。寫好的我用紅色字體超連結,點一下就會連結到該篇網誌。我會盡量能ㄍㄧㄥ幾篇就ㄍㄧㄥ幾篇,會持續更新、有興趣的朋友&影迷們持續鎖定囉。
我目前金馬所看的所有電影、喜好&推薦程度如下(有看就會持續新增)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WORDS:大亨
羅馬尼亞新銳導演柯內流波蘭波宇的《警察,形容詞》得到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的評審團特別獎、影評人獎。但卻是我認定個人今年金馬影展看到的最大地雷,用地雷形容或許並不恰當,應該是安眠曲吧,沒有薄荷口香糖,只好使出大絕招之用左右手手指撐開雙眼才沒有睡去(天然的尚好)…故事描述一個警察明知有關大麻的法令條文,極可能在不遠的未來會修改成合法,所以儘管花了很長的時間跟監,卻遲遲不願照長官意思逮捕一名涉案學生,因為他不願成為學生未來的劊子手,他就此陷入執法與個人內心情感上地兩難矛盾。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說在看一位警察在理性與感性面的戰爭。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DS:大亨
《聽媽媽的話》原片名是J'ai Tué Ma Mère,直譯是《我殺了我媽媽》,驚世駭俗的片名最後竟成了周董的歌名,叫人傻眼。事實上就內容而言,這是一部坦率真誠的青春少年郎告白,這部電影還挺適合父母親與青少年小孩一同觀看的。出生於加拿大、身兼編導導三拍子的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其實早在16歲時就完成了這個劇本,因為籌措資金,延宕許久才開拍。1989年生,今年才滿二十歲的札維耶多藍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囊括三項大獎,好不威風。這是一部半自傳的電影,不只是表達了札維耶多藍對「家庭」的想法,也是他的出櫃之作。看這期GQ雜誌的文章才知道,私底下的他個性也是叛逆不羈的,在坎城影展直批典禮的浮誇、遇到加拿大拍片補助單位Telefilm主席時,也說自己拿出所有積蓄拍片並不生他的氣、遇到性向問題也毫不閃躲承認自己「愛男生」。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