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2013)是12年前叫好叫座的《怪獸電力公司》前傳,故事一如片名拉回毛怪與大眼仔的大學時代,不過事實上本片首席主角並非驚嚇界的搖滾巨星毛怪、而是大眼仔,在美國8千2百多萬的首周開票成績,也成就皮克斯動畫次佳紀錄,僅次於《玩具總動員3》。
《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2013)是12年前叫好叫座的《怪獸電力公司》前傳,故事一如片名拉回毛怪與大眼仔的大學時代,不過事實上本片首席主角並非驚嚇界的搖滾巨星毛怪、而是大眼仔,在美國8千2百多萬的首周開票成績,也成就皮克斯動畫次佳紀錄,僅次於《玩具總動員3》。
乍看《少年U2的搖滾旅程》(Killing Bono,2011)的片名,會以為這是一部關於U2團員為視角的電影,實則不然。電影是以曾是U2主唱波諾同窗的尼爾為敘事主角,本片是根據日後成為英國每日郵報的知名樂評尼爾的自傳《我曾是U2主唱波諾的分身》一書所改編,也因為昔日的交情,成為波諾唯一背書授權、連名字都讓片名使用的奇特傳記電影。(U2在搖滾樂界的豐功偉業族繁不及備載,本篇文章就不再贅述,有興趣可自行孤狗、內容將以探討電影為主。)
村上春樹的小說其中一項特質叫「父親的缺位」,小說的主角往往沒有一個篤實、值得信任的父親角色,在台北電影節選片《漂流社群》裡,一個父親尋找13歲、7年沒見的女兒瑪塔,父親早已另有對象,因女兒的失蹤而負疚,心急如焚地扮演起這早已生疏的角色,但形勢逆轉,女兒無影亦無蹤,只能在學校以及生活圈找尋蛛絲馬跡。
《賭國風雲》(Casino,1995)是名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跟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合作的第八部電影、亦是最後一部,不過於我而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片居然只有莎朗史東(Sharon Stone)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我個人認為本片雖與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 (1990)敘事手法雷同,精彩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是中學時期有去過賭城吧,雖然當時的年紀壓根不能下場玩一把,但情感的連結毋寧是增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