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誘惑Cracks in the Shell/Christian Schwochow  「一演入魂」之後…/WORDS:吳至歪

託電影社團的福,搶先看了即將在7/27上映的德法合資德、德國導演Christian Schwochow與父親合力編劇的電影《雙面誘惑》(Cracks in the Shell,2011)的試片。

 

電影描述一個在戲劇學院被師長認為「毫無存在感」的戲劇女學生約瑟芬,跌破師長與同學眼鏡被名導慧眼、雀屏中選新戲的女主角卡蜜兒。卡蜜兒4歲就被父親侵犯、亭亭玉立後變成一個放蕩的女子,然而從未有過性經驗的約瑟芬詮釋起這角色,在沒有經驗的輔助下,導演卡士柏費盡心思的要挖角她內心不足外人道的幽深暗影,本來靦腆的約瑟芬在誘導之下為了揣摩角色,與家人的關係日趨緊繃,在排戲外的時間也戴上了金色的假髮,勾搭鄰居鐵路監工,展現她自己也從未自覺過的放浪形骸。

CRACKS~1  

乍看劇情介紹,須臾間浮上腦際的,是名導Darren Aronofsky的《黑天鵝》,不過就內在肌理而言兩部電影是大異其趣。《黑天鵝》著墨的是女舞者間爭奪角色的競爭張力(檯面上因要共識合作而不得撕破臉、檯面下則嗅得到煙硝味)與自我懷疑、家庭帶來的精神閉塞感云云,而在《雙面誘惑》中,則是以輻射狀的方式帶出女演員約瑟芬的平淡無波直到走火入魔的排戲、母親將所有心力盡皆放在腦性麻痺妹妹上的不平衡、角色如何影響演員的下戲後的私領域、戲劇界也屢見不鮮的「潛規則」等,一應俱全的程度比《黑天鵝》還來的更有野心(《黑天鵝》較近似心裡驚悚劇…)。

fine_HA_Vermischte_1061662c  
然而平心而論,《雙面誘惑》給我最大的缺憾是,既然選擇這樣一個題材,卻沒有好好施展「戲中戲」的剪不斷理還亂的炫目結構,對於電影裡的戲劇《卡蜜兒》,充其量我僅知道卡蜜兒是個花蝴蝶、招牌句是:「性對我而言就像吃蛋糕,我吃了一塊又一塊,卻永遠無法饜足…」,對於其他情節的描述付之闕如,加上曾演出《婚禮之後》的丹麥女演員Stine Fischer Christensen縱使素人般的清新氣息與可愛的性感魅力,演起放蕩女還是多少不脫「鄰家女孩喝醉酒後想使壞地搔首弄姿」的印象,不上不下的媚態難免會有種隔靴搔癢之感。

《雙面誘惑》:★★★☆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