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3 織夢者前傳/WORDS:吳至歪

只要自認是個搖滾迷,披頭四(The Beatles)的歌不可能不會哼個幾首,從14歲開始聽搖滾樂後,我沒有一張張收藏披頭四的專輯,稱不上是鐵桿歌迷,不過倒也買了精選輯、看過電影《一夜狂歡》、幾本相關書籍。書市的披頭四相關書籍著實不少:《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吶喊:披頭四的世代》、《披頭四:艾比路三號的日子》等;藍儂 (John Lennon)迷則更加幸運,還有許多獨立的延伸書籍可供觀照:根據1970年《滾石雜誌》專訪集結成冊的《藍儂回憶》、第一任妻子辛西亞所著《我深愛過的約翰藍儂》、愛得轟轟烈烈的日本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所著《我心中的約翰藍儂》,幾乎可以說是用三個截然不同的視點與面向,來檢視在搖滾樂史上永垂不朽的傳奇。

 

《搖滾天空:約翰藍儂少年時代》(Nowhere Boy,2009),由女導演珊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所執導,根據藍儂同母異父的妹妹Julia Baird 的回憶錄《Imagine This: Growing Up With My Brother John Lennon》,編劇Matt Greenhalgh亦不容小覷,在本片前上一部劇本是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好評如潮的傳記電影《Control》。值得一提的是,因《特攻聯盟》頗受矚目的新生代男演員亞倫強森 (Aaron Johnson)因接拍本片、與相距23歲的導演談起姐弟戀,電影殺青後未久便共結連理。
1nowhere_boy02

《搖滾天空:約翰藍儂少年時代》始於1955年15歲John在英國利物浦的青澀少年時光,圍繞在他與生命中兩個母親—直到姨丈去世後才相認的生母Julia和五歲起即開始照顧他的阿姨Mimi、17歲時與小自己兩歲的Paul McCartney相遇、George Harrison被引薦入團,組披頭四前身QuarryMan的歷程。當年他還沒有唱「不相信貓王」、而是梳著貓王頭將他視為偶像,還戴著搖滾先鋒Buddy Holly式的眼鏡,一路到大學毅然決然準備前進漢堡發展的點滴。

 

電影主軸非常明確,搖曳生姿的浪生母Julia與養育之恩卻正襟危坐的矜持阿姨Mimi。花枝招展的生母愛好搖滾樂、還教John彈班鳩琴,更把「愛」時不時掛在嘴邊,相形之下,阿姨偏偏是古典愛好者又對John愛在心裡口難開(即使連丈夫辭世都極盡壓抑情緒),John對Julia的孺慕之情不言而喻,但就像Mimi說的「她會傷害你的。」,曾在他五歲頭也不回離開John的Julia兩相權衡下還是選擇了現在的家庭,別無選擇的John暫時回到Mimi身旁,一方面樂團日益越有模有樣,羽翼漸豐的他也知道離別的日子終將到來。三人另類的「三角關係」,編導處理得並不呼天搶地或誇飾情緒,而是小火慢燉的細細入味。

1aexv

另一條支線就是John與Paul的瑜亮情結,這在很多相關的書籍都有所著墨,自小就桀驁不馴是「一團之主」,當尚未入團的Paul看完表演,Paul分 不清是有意還無意的脫口而出:「You're Alright.」,John身後的團員們發出訕笑,John這時的反應也很微妙,表情既流露對Paul的評價與不卑不亢的態度不甚爽快、卻又夾雜著「唉 呦!這小老弟不簡單」的欣賞(事實上John日後還要Paul對自己的吉他特訓一番)。

 

本片在2010金馬奇幻影展曾以《約翰藍儂少年時代》之名上映,平心而論英文原片名Nowhere Boy的味道才對味,中譯的片名夠直白清晰卻使得想像空間蕩然無存。才第一次執導長片,Sam Taylor-Wood儼然已有大將之風,按圖索驥剪裁John Lennon在發跡前的生活光譜毋寧是明智選擇,倘若挑的是披頭四成名後的發展歷程來拍,恐怕會因死忠樂迷們的追根究柢而引發諸多爭議,以Julia Baird的回憶錄改編,等於是「家人說了算」,可以心無旁騖的一展長才。

《搖滾天空:約翰藍儂少年時代》:★★★☆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