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法哈蒂/分居風暴   伊朗版《羅生門》/WORDS:吳至歪

 來自伊朗的《分居風暴》(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2011)以所向披靡的態勢,成為柏林影史上首部囊括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等三大獎項的電影,值得注目的是,因全體演員均擄獲評審的心,評審團並破天荒地將「銀熊獎」雙影帝/雙影后等7項大獎通通一次頒發給本片!更於日前已榮獲第69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被媒體一面倒的認為幾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如囊中物。前三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謎樣的雙眼》、《更好的世界》部部精采絕倫(均勝過當年最佳影片一籌),目前在IMDb分數高達8.6分的《分居風暴》亦不遑多讓。

 

希敏和納德結褵14年,希敏寄盼女兒在國外更安定環境長大成人、決定移居國外,沒想到丈夫納德卻嚴詞拒絕。原來是孝順的納德放心不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希敏只好而轉向法院訴請離婚…。 法官認定兩人婚姻還有轉圜的餘地,希敏離婚請求被駁回。無奈而又氣憤的希敏離開丈夫與女兒譚美,回娘家與母親同住,11歲的譚美則夾在父母中間飽受煎熬。另一頭,納德從貧困教區雇來一名信仰虔誠的幫傭羅芝照料自己的父親。瞞著失業丈夫胡嘉出來賺錢養家的羅芝,帶著她年幼女兒蘇瑪到納德家幫傭。但她必須清潔納德失智父親的身體,不但牴觸了她的宗教信仰,精神與體力的負擔令她身心俱疲,因她向雇主瞞著自己有孕在身的事實…。 某天納德返家,卻發現羅芝不在家中,父親則不知何故被綑綁、翻落床下而失去意識。納德大發雷霆、將甫回來的羅芝給驅逐出門,爭執過程中,納德用手向前一推,已然懷胎四個月的羅芝不慎摔落樓梯…。打官司在所難免,究竟這場各說各話「羅生門」的事實的真相為何?

 Nader-Simin_CB_SITE-450x297.jpg    

(內有劇透)
導演/編劇的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用幾近白描的手法(片中除了如汽車音響的背景音不算的話,本片零配樂)來描述這個令人揪心而低迴的故事,可見得他對紮實的劇本成竹在胸。以悲憫的精神與舒緩有致的節奏探究:人如果不該說謊,坦然說出事實真相又會比較好嗎?人生很多的難處在於—不論怎麼做,總有人得受到傷害。納德在法官面前堅持自己在廚房沒有聽到幫傭對女兒老師說自己懷有身孕,然而它終究禁不起女兒一次次的懷疑與探問「你本來就知道她懷孕吧?為什麼還要推她?」,向女兒認了、並說「如果你希望我向法官說我就說。」。真正令他畏懼的不單單是1~3年的有期徒刑、而是鋃鐺入獄會對於女兒的精神與生活造成影響。本來抱持著「實話實說」的女兒最後也對法官說謊,藉此保護父親,這是孩子轉瞬間成為大人的轉戾點與現實將純真不留情面的抹去。觀眾不會從中覺得這是一種惡質的矇騙,而導演想表達的意涵也在這幕戲呼之欲出:不說謊,是好事。但很多時候人還是得說些不全然善意的謊言,即使這並非出於你的本心,原因無他,這就叫作現實。

 

本來窮追猛打納德是殺人兇手的羅芝一方,由於當事人羅芝禁不住謊言與信仰的交相衝突,到頭來竟要希敏千萬別找欠債的丈夫和解,深怕收了錢會將業障迴向給女兒,伊朗回教國家虔誠百姓信仰的忠貞與虔誠,這是宗教發展相對淡薄與文化差異甚大的台灣觀眾難以全然參透的。電影最別開生面的,便是這並非小鯨魚對抗大鯨魚而後大逆轉的好萊塢樣板劇本,銀行業的雇主與幫傭的官司也並非強弱懸殊的情勢,雇主以理性訴求與邏輯為主,幫傭這邊則大打悲情牌。以「沒有百分百的惡人,只有一個個混沌的灰色靈魂」的敘事肌理,使這部質樸而擬真化的電影飽含著難以小覷的戲劇能量。片尾跑起字幕,少數觀眾已經迫不急待的起身衝出戲院煽情的配樂陡然響起,希敏和納德夫妻隔著玻璃各據一方(等待淚如雨下的女兒對法官說出自己選擇跟誰住),妻子的視線不時射向斜對角的丈夫,似乎還存有一絲絲破鏡重圓的盼望,然而較靠近鏡頭的丈夫垂著頭就是不看妻子,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場戲,卻看得心如刀割,藉由孩子的純真死滅來悼念夫妻的愛情墳墓。


至於生活,還沒完,得繼續下去。


《分居風暴》:★★★★



Nader-and-Simin-A-Separation-Golden-Bear.jpg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