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曼哈頓  WORDS:吳至歪

提到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經典作品,絕大多數影迷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而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相隔兩年推出的黑白電影《曼哈頓》(Manhattan ,1979),亦被視為他心境邁向成熟的代表作(在IMDbTop250中名列236)。相較於《安妮霍爾》的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與幾近瘋狂的神經質,這次的伍迪艾倫多了份飽經世故後的圓融與平和。「住在曼哈頓的人,他們替自己,不斷地製造不必要的問題,這樣他們就不用面對,世界上,更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伍迪艾倫如是說。

 

伍迪艾倫飾演一名節目編劇,42歲卻交了一個17歲的女友翠西,原本過著講究生活品味的紐約客忙碌生活、一時衝動辭了工作的他打算寫書,但由於對金錢與未來有焦慮症,只能暫時搬家屈就一間水是褐色、鄰居鎮日發生聲響的簡陋居所。令他憂心不已的是,第二任前妻正在著手書寫關於他倆婚姻生活的書、他的所有隱私與癖好都將公諸於世…好友耶爾的十二年婚姻生活也產生變數、發生婚外情與一名女編輯瑪莉墜入情網…首次的老少配跟婚外情結伴出遊,瑪莉口才便給、好議論與批判的個性,與他如出一轍。由於他完全插不進話、自己最喜愛的電影大師柏格曼又被瑪莉質疑言過於實,帶著小女友拂袖而去…耶爾經歷長考之後決定選擇妻子、並鼓勵去追瑪莉,兩人從針鋒相對到天雷勾動地火,他決定告訴本來對前往倫敦學戲劇躊躇不已的小女友他移情別戀的事實…

 

《曼哈頓》主角的名字叫Isaac ,其實主角是誰不那麼重要、因為他演得永遠都是自己,猶如個始終長不大的大小孩。電影依然保有伍迪艾倫連珠砲般喋喋不休的對白風格,有幾段讓我絕倒。當他在餐廳鼓勵小女友去倫敦學戲,因為兩人的年齡之差不可能修成正果:「等妳36時…我已經…呃…對,63了。沒錯太誇張了,妳的生理期會達到巔峰。」,頓了一頓他露出調皮的神色:「當然,我也會。因為我比較晚熟。」。

當耶爾跟瑪莉分手時,他安慰:「別因此對男人和婚姻失去信心。」

「拜託,別幫我分析,我自己有心理醫生。」

「講講話就算醫生?妳不覺得醫生半夜打電話跟妳哭訴很怪嗎﹖」

「他是點有違常理,但他是合格的醫生。」

「他害你的自尊心比卡夫卡還低。」(讓身為卡夫卡迷的我,笑得好像變保齡球球評般東倒西歪。)

當耶爾在打完壁球後鼓勵他跟瑪莉交往,稱讚瑪莉說他很有魅力、兩人天造地設的匹配。

早有此意的他頓時意氣風發了起來:「我覺得我可以改變她,在我的男性雄風下 她的生活可以恢復正常。」

「吉爾妳也是這麼說,結果他從雙性戀變同性戀。」

「至少他有嚐過甜點。」

 

當對感情舉棋不定的瑪莉,坦承他真正愛的人還是耶爾、擔心他禁不起沉痛的打擊時,他並沒有謾罵或是飆出一連串令人不堪的譏諷話語,而是意志消沉、垂頭喪氣地說:「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哭不出來。」。

瑪莉原先預期會面對狂風暴雨式的情緒回饋,面對這出乎意料之外情況也只能回應:「我就說我有很多問題。」

「你的分析師怎麼說?」

「唐尼喝掛了。」

這一來一回間,本來醞釀的感性氛圍,頓時間消散了大半,不過也會讓觀眾呆愣半秒、嘴角含笑的深感「哦,這才對!這可不是千篇一律的俗濫好萊塢愛情劇,而是伍迪艾倫式的愛情電影。」

woody.png   

就像所有的「臭男人」一樣,在被瑪莉甩了之後,頓時醒悟舊愛才是最美(沒被新歡甩掉的話,恐怕新歡是美上加美)。翠西用電話錄音提醒要看最愛的電影重播、送他曾隨口提到想學的口琴,這些本來不以為意的事物,霎那間全都閃耀著金黃色的愛情無上光輝,倘若是俗濫的愛情電影,恐怕主角就會閉關一段時間潛心練習口琴、送上淒婉深情的一曲,但已屆中年的紐約客哪能如此愜意、叫不到計程車,索性花上兩個小時跑到翠西家。

這時翠西已提著行李箱、準備寫下人生全新的篇章—去倫敦學戲。彷彿角色性格對換錯置般,過往他堅持著「妳得要試著多認識新朋友、我只是妳人生的一段小插曲、倫敦一定要去。」,改口說倫敦之行不是非去不可、認識新朋友和新生活後妳會習慣、淡忘這段情。平日妙語生花、說機伶話比呼吸還自然,在此關鍵之際竟然詞窮,語無倫次地連問:「妳還愛我嗎?」,笨拙地動之以情希冀能將翠西留下;原來伍迪艾倫的愛情電影無須編織機巧與煽情的情話,他的侷促與默然最足以教人揪心與神傷。

《曼哈頓》:★★★★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