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買了超過五年的雜誌SMART MAX中文版
在上個月發行了最後一期
劃下了句點
或許有人早就發現徵兆
(去年年底搖滾心旗下的minigirl、spring就停刊了)
但我慢了半拍啊啊
不管怎麼說
從雜誌上看到SMART MAX停刊這樣的消息
還是覺得相當遺憾
曾經有一段時間
我一個月會看七八本雜誌
不過這一年來
閱讀小說比以前更勤快
也比較少碰雜誌了
我每個月固定閱讀得只剩三本
一本是會去購買的SMART MAX
一本是租書店租的GQ
一本是學校圖書館看免錢的XXL NBA雜誌
至於像我那麼喜歡讀小說
怎麼會都沒有讀文學雜誌呢
這也是有原因的
像印刻文學誌
學校圖書館也有
翻了幾次覺得感覺不錯
倒是沒有養成閱讀習慣
並不是雜誌本身的問題
而是我個人的問題
因為有很多想讀得小說與有興趣的作家
仍一直擱在心裡還沒讀到
(因想讀得目前還有很多的緣故...所以只能慢慢輪)
畢竟不是沒有一個閱讀方向
若是增加閱讀文學雜誌
只會讓我腦中"想讀而未讀得"清單囤積得越來越多
可能要等我把未讀清單
(事實上並沒有寫在紙上列出清單...而是在心裡列出)
都讀過了之後
才會讀文學雜誌吧
似乎又有點離題了

接下來來講SMART MAX讓我喜愛的地方吧


SMART MAX分類雖然是男性時裝雜誌
而內容大部分又都是從日本轉過來的
也就是說
看到雜誌內喜歡的東西
姑且不討論價錢是如何
也不會很好購入
但說真的
不能不佩服日本對於次文化實力的厚度與廣度
台灣的雜誌還是比較公式化一點
SMART MAX當然也有所謂屬於SMART MAX的公式化
卻不時會有些驚奇在裡面
我最喜歡看的單元是"包包的內容物"之類的企劃
去抓一些日本藝人或是路上的行人
然後介紹他們包包裡面究竟有些什麼東西
(不定期的...偶爾會有)
要說我理由嘛
大概是有不可預料性吧
因為可以對照內容物跟持有者的共同性及差異性
對我來說
這很有意思
因為平常就算是認識的人
也不可能去翻對方的包包吧
不認識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要說"哼!解釋那麼多...其實就是愛偷窺嘛!!"
好吧要這麼說的話
我也懶得提出反駁
那麼就當這麼回事好了!哼!
也因為是直接把日本內容移植過去
這樣的單元才有可看性
這種企劃如果是找台灣人來做
可看度或許就會下降了
總覺得那種不可預期性
就會大幅度地下降
比方說抓一個戴網帽,穿性感日本女星短T,背後大包包的年輕男性
我大概就會猜
裡面裝保險套,夜店公關名片,小鏡子
或者完完全全是空的!
不敢說能猜到全中
我想八九不離十吧
但你到日本抓一個同樣打扮的
包包裡面
卻可能會放文庫本的偵探小說之類的
總之內容物五花八門
實在難以想像跟預測
簡直跟有趣的小說一樣峰迴路轉嘛
除了不定期的翻包包!?之外
每期固定的特別企劃
是我很愛的單元
特別企劃什麼都談
比方說地球生態啦,世界政治局勢啦,暴言集啦,女生把男朋友做過的蠢事分享啦,名人性感語錄等等
可以說是稀奇古怪
但每次都看不膩
音樂專欄有些是由台灣知名DJ林哲儀操刀
搞過音樂雜誌,自己也開一間唱片行的林哲儀
介紹音樂的文章
素質自然比其他雜誌來得出色
(有些時裝雜誌的音樂文章看起來跟唱片公司文案沒兩樣)
就連一般雜誌常常會看到的置入性廣告行銷
SMART MAX也做得有質感多了
也就是說
並不會讀一讀就會出現"唉呀!搞什麼鬼啊!怎麼這樣置入啊!"的內心吶喊
不是老讀者
恐怕還很難發現呢
這樣柔軟而細膩地置入法
可是高段手法
其他雜誌的置入我都會直接翻過
唯有SMART MAX的置入
我一點都不討厭


2008年
很多對我來說重要的人事物
離開了我的生活
SMART MAX也包含其中
這些已經不存在於生活當中的人事物
雖然我不會明明白白地掛在嘴上猛提
但在內心並不會去輕易地去丟棄
說穿了
人生不過就是過程的累積
意義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吧
這些過程以現實來說
是停止了
這點我不會去反駁
但對我來說
這些人事物
並不曾消失過
曾經發光的人事物
那就是發光了
縱使因為某些原因離開了或是光芒不再
為什麼又要去否定掉呢


感謝在身邊的人事物
包容走過的過程記憶
然後
持續保持熱情與憤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