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對於一個愛看書的人來說,很難用三言兩語去道盡閱讀時所感受到的快樂。我總是一次又一次沉浸在書裡的情節、用毛細孔去感覺那時間的凝滯感。而如果以「書」為主題的小說當然就會更吸引我的注意,如果作者又是自己喜歡的,實在也找不出一項不讀的理由。宮部美幸的《寂寞獵人》是短篇連載作,全書一共六則短篇(陸續花了兩年時間,一九九一年六月到一九九三年六月,連載於《小說新潮》雜誌)。故事的背景是號稱「藏書五萬本」東京荒川河堤下的傳統老街矗的三坪大舊書店田邊書店,主角則是受故友之託接下舊書店擔子的六十五歲岩老爹、與假日會從橫濱家裡來幫忙的十六歲孫子高一生稔。


《寂寞獵人》背景設定在舊書店,於是作者在每則短篇都安排了別具重要意義的對應書籍。雖然故事裡面或是出現殺人案,或是出現靈異、小學生疑似受虐、夾在書裡的名片、小具名氣推理作家失蹤與連續殺人案等各異謎團。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電影名作《情書》,用圖書館的到期單當「梗」,雖然無限浪漫,但畢竟只是男女之間的傳情。而舊書店的書,是經由人轉賣進來的,有時候甚至不是二手,而是經過了好幾手,作者就利用這「流轉」當中的可能性,作為引子與推動故事的契機。不過除了第一篇<有名無實的六月>具有濃烈地推理氣味外,其他五則短篇則是「日常&人情推理」。不過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從側面觀察這些書店裡面與人與人之間所牽引而出的愛慾癡嗔的,是六十五歲的岩老爹。跟少年或是青年不同,畢竟是經歷過人生的風霜,所以是一種雖然涉入、卻沉靜的把持著「不論狀況為何,試著理解吧!」的淡定與老練。因為是短篇連載,所以作者並不使用篇幅正面去介紹這些老爹的個性究竟是如何,而是使用了「側寫」方式,讓角色性格鮮明化。無論是與孫子的鬥嘴、舊書店裡靠近櫃檯必須觀察買方年齡與樣貌才肯賣出的「閉架」、志工尋訪岩老爹的態度。藉此形塑出一個雖然固執好強、卻又擁有開闊心胸(與媳婦電話談話時,還用馬子來稱呼孫子的女友)與高度理解力與同理心的角色樣貌。


我最喜歡的是故事有二,其一是整體佈局頗有巧思、第二篇《默默走了》。雖然不到江戶川亂步所說的血親會「近親相憎」的地步,但宮部美幸清晰地描寫出故事中兒子對擔任公職、私底下又平凡無趣的父親揮別不去的否定感。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排斥與不屑地感覺,多少也是因為兒子意識到自己無論是生活或是工作都跟父親走上了一樣的老路(甚至父親好歹也靠著相親結婚,自己八字還沒一撇)。而最後故事有了滿具激勵性的結局。原來看似平凡、一個模子的父親與兒子,父親顯露了並不老古板的頑皮、兒子則找到了屬於自己特出的性格面向與特質。

而第四篇的《吹牛喇叭》當中的同名故事,短短三頁篇幅(P.157~159)卻教我讀到嘆為觀止、心蕩神馳,再次領略到好故事的強大魅力。不知道有沒有動畫導演慧眼獨具,將這成人童畫改編成動畫搬上大螢幕啊。

評《寂寞獵人》:★★★☆

推理小說


節錄:
(P.117)「真正的人生不像你愛看的連續劇,絕不會在最美好的地方結束。」

(P.130)即使在戰亂中,人的七情六慾依舊不死。

(P.144)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時,家人間的信賴關係比想像中脆弱許多。這社會就是如此變化莫測。

(P.175)由紀子的內心世界,猶如一個園丁挖起一株瘦弱的樹,卻意外發現根部扎根的範圍十分廣大,必定十分驚訝,築巢在她內心的根部竟是如此陰深龐雜,挖掘者肯定會被嚇得起雞皮疙瘩。

(P.189)談到男女關係時,不論與任何人討論,大家的反應通常如出一轍只會回達標準答案。畢竟沒有人能夠對自己的答案負責,也就只能提供猶如安全刀片般不痛不癢的溫和建議。

(P.203)現在這個時代讓每個人都顯得焦躁不安。人們無法找出自己最真實的臉龐,不停尋找映照自己的鏡子。有時甚至令人懷疑,人們談戀愛是不是只為了尋找那面鏡子。

(P.232)一個人不管如何掙扎,就是無法比實際年齡幼稚或成熟。有幾歲就會老幾歲。年輕人不管如何裝大人,年輕人依舊是年輕人。

(P.245~246)
「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無家可歸,孤獨地放逐在荒野中。時而吹吹口哨,然而也只有風聲回應我。」

那一段話的結尾是那麼說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渴求人們。正因為如此,我們苦苦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溫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