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我甚少接觸科幻小說,但我非常喜愛科幻小說經典作《1984》,但我並不認為《1984》之所以有教讀者捨不得掩卷魅力,是在於其科幻色彩,而是要歸功於作者喬治‧歐威爾的傑出敘述力、步步進逼地諷刺、持續壓抑爆炸之後的高漲能量、令人戰慄不已的人性,也就是說其實是「科幻皮、寫實骨」的小說。《弒魂詩》是科幻小說,得到第5屆「日本SF大賞」。作者川又千春最為人知的事蹟與創作是擔任《勇者鬥惡龍──羅德的紋章》的原作與設定。


《弒魂詩》的劇情是塊狀呈現的。有個有些老派、但又不失引人的開頭,以剝洋蔥般層層接近故事的核心。描寫全書主角之一的坂元跟蹤一名神秘女子進入賓館的查緝過程起頭,女子與男子進行某違禁品的交易,任職於特殊警察機構的坂元以『國家免於滅亡』的名義為由射殺兩人,而這本違禁物就是全書最為關鍵的詩作《時間的黃金》。


(有洩漏情節,斟酌閱讀)
接下來時間與場景倒轉回一九四二年的巴黎,描述有超現實主義之父之稱的安德列‧布魯東因二次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殖民統治維琪政權、匆匆逃到紐約避難,結識當年僅十九歲的詩作作者胡梅(Who May),並交代了貫穿全書的三首法文詩作的來龍去脈。裡面出現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皆是真實人物,這個區塊作者寫得相當精彩,儘管作者創造的作中作當然不可能有那麼「神」,但其細膩敘述與人物之間的扣合,確讓故事迸射出奇幻魅惑神采,令我讀得目眩神迷。 第三個區塊時代背景則是作家創作時的當代日本的出版社麒麟社接下大型公司委託主編一系列超現實主義叢書,使讀過詩作的人恍若讀者靈魂出竅、空殼般死去。


但說實話我不喜歡結尾扯到什麼平行宇宙空間、火星之類的,雖然多少能理解作者是想有個起承轉合,但故事本來就已分割成數塊、大幅橫向移動,結尾的設計更使得一個好好的故事陷入無以名狀地混亂。事實上如果過於架空的設定,很容易虛無飄渺、莫名其妙;但若求寫實,好像又營造不出科幻感。像我在國中時期讀了不少倪匡的小說,每次到後面常常不是輪迴、就是外星人,讀久了只有「怎麼又是這樣!」的被唬弄感覺,反而在我讀過眾多的倪匡的作品之中,最喜歡的竟然是寫實氣味重的《黃金故事》(還真諷刺…)。如何收尾,應該是所有科幻小說作者最為難之處吧!

評《弒魂詩》:★★★
(一句真言:雖然讀這部書又讓我回想起國中時讀倪匡的傻眼經驗,但若是撇開結局,平心而論作者的敘述力是不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