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沙漠》,在講述五個個性大異其趣的大學生,因為西嶋想要湊齊東西南北打麻將,進而結為好友的小團體,一起在大學四年中經歷四起重要事件。分別是經常發表激進演說且具備實際行動力的西嶋、鳥瞰型的北村(第一人稱視角)、冰山美人東堂、充滿活力又大而化之的鳥井、文靜且有小小超能力的女孩南,性格特質相異的角色們經歷保齡球賭博事件、豪宅偷竊事件、超能力勾結騙局、攻擊者總統男事件,這四個重大事件,有些是自尋煩惱、有些是被動接受,但都發生在大學當中的其中一年。

在《沙漠》伊坂再現他高超的剪接功力,四起主要事件其實是大學四年當中各一季節的切面(一年級春、二年級夏、三年級秋、四年級冬),最後循環到了春則是類似bonus track,簡單交代角色畢業後的未來動向。故事流暢好看之餘,我認為伊坂在這部作品中最傑出的地方並非是明確點出「學生時代是人生綠洲、社會是沙漠」這樣的訊息,說真的學生時代也有學生時代特有的殘酷面,謠言八卦(台灣學生生活很無聊很多人喜歡用這取樂)、霸凌(不管是不是被欺負的當事人都身在其中)、沒錢用、瞧不起大人卻又被大人瞧不起,其實也是很辛苦的,某種程度來說等於社會的原型,差別在於更直接、更不掩飾。伊坂呈現的主要是小團體的互相扶持與取暖,而且其中有兩對男女配對,另外一人的服飾店女友也打入生活圈中,看起來當然會比較溫暖,但是大家都當過學生,應該知道並不是這麼回事。伊坂在這部作品我所激賞的,是他用文字與想像構築了一個偽紀錄片似的小說,對話上與每個事件,讓讀者勾勒出來的場景與想像太生活化了,讀故事的過程漸漸會覺著真有其事、身在其中。全書沒有驚人的爆點,雖然有驚險但不會顯得超現實。而鳥井在監視豪宅偷竊事件中發生的慘痛意外,伊坂想要藉此表達的,是所謂的平凡生活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傾倒,橫亙在平凡生活中的暗湧無時無刻潛伏,一個念頭與一個決定之差,生命就此轉向。不過伊坂的溫情(讓鳥井在後續事件中爆發),則是中和了悲劇感,就像一盞檯燈,沒有太陽那麼亮、那麼有存在感,但儘管如此,檯燈地光亮與溫暖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希望的確不能溫飽也不能換錢,但沒有了希望,生活大概就像一團乾乾的狗屎—比濕濕的狗屎還要更顯黯淡。另外一起很重要的事件,就是揭穿超能力騙局。裡面藉由兩個大人的勾結矇騙,我想伊坂用這起事件象徵著這群大孩子的成年禮,他們開始與社會真正產生聯繫,而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眼下身處狀態是「派對下半場」,狂歡氣氛還殘留著、但是屬於日常性地氣氛從被完全壓抑到開始鬆動了。


另外故事裡引用的衝擊樂團歌詞,我也很喜歡,曾經有轉載過相關文章。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西嶋這個角色,其實可以繼續發展,我讀伊坂的小說大都是被故事與風趣對話吸引,人物的話老實說共鳴程度普通,但是西嶋的確是注目度高又有魅力、並且能夠漸漸發展出深度的角色,既然伊坂有用以前角色跑到別的故事串場的喜好,期待未來能再看到西嶋的活躍。小說也著墨不少篇幅在麻將上,雖然去台南時舅舅教過我,可惜的是規則有點淡忘(因平常沒在打),有在打麻將的話會得到更多閱讀樂趣。《沙漠》其實有一段徹底暴露出伊坂也有悲觀到無以復加地一面,也就是西嶋講到就連日本代表性作家三島由紀夫有切腹準備、話依然傳遞不出去地窘境(p.233),西嶋幾近於演講地陳述,精準地點出人的冷漠與交流間的阻隔性。這麼說吧,不是聽不懂,而是不在乎,這狀況比聽不懂還要糟糕。如果要給伊坂幸太郎的《沙漠》下個註解,我會用「不平凡的平凡,平凡中的不平凡」(有點俗就是了…)。


節錄:
追根究柢,誇口說該做的時候就會做的人,就算真到了那個時候,還是什麼都不會做的。(p.65)

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人啊,都怕被當成傻瓜,所以什麼事都不肯做,全都是一些怕被當成傻瓜的傻瓜。(p.100)

一個人若是沒辦法救助眼前的人,怎麼可能解救更大的危機呢?歷史什麼的,去吃屎吧!(p.102)

「這是五人座的車子嗎?」我掃視狹窄的車內,提出單純的疑問。鳥井卻毫不在乎地說:「我是不知道法律怎麼解釋,不過現在證明它可以容納五個人。」「安全嗎?」南問道,卻得到這樣的回答:「現在正在證明中。」(p.133)

「你能了解三島由紀夫的心情嗎?」
「我沒辦法與他的思想產生共鳴。但是到了那種地步,他還是極力想傳達自己的理念,這點讓我受到很大的衝擊。而且最後竟然不成功,更讓我衝擊加倍。我對那起事件也不是很清楚,不過事後諸葛的學者和文化評論者一定很不屑,把它視為一場精心設計的自殺,認定那只不過是自戀狂天才發瘋罷了。可是,更令人震驚的是,一個人真心想要傳達的理念竟然傳不出去這個事實。那些把三島由紀夫定位為傻子、與他劃清界線的傢伙,內心深處應該也相信只要有誠意,想表達的事情就能夠傳達出去。絕對是這樣的。在網路發表意見的人,也深信只要拿出誠意,對方就能感受得到,只不過現在還沒有認真看待罷了。可是連三島由紀夫都做不到了,就算有了切腹的心理準備,聲音還是傳不出去,所以,就算在那種地方拿著擴音器吼叫也很難達到目的吧。」(p.233)

「越有才華的人,越會被打壓。」
「說得好。」我對那名家裁調查官感到敬佩。「例如什麼?」
「例如,義經和伽利略也是這樣。」
「原來如此。」東堂又這麼說,接著問:「還有呢?」
「義經和伽利略。」簡而言之,家庭裁判所的人或許只講了這兩個例子。(p.265)

「我們每天拼命生活,還是不瞭解怎麼做才是對的!誰都不知道該做什麼才能得到幸福。這不就像是被扔進沙漠裡,然後對方要求『接下來請自由發揮』嗎?沒錯!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生活,我覺得自由發揮,反而更痛苦。每個人都想知道正確答案,就算不是正確答案,至少能獲得些線索。因此,大家才會依賴一些指標──例如,買透天厝的注意事項、必勝的育兒法則之類的──只要遵守哪些準則就不會出問題。實際上,人生並沒有這種指標吧,也沒有注意事項或守則,完全都是自由發揮。所以若是有人告訴我們,『只要進行這樣的修行,就會得到幸福』,或『只要忍耐這些,就可以獲得幸福』,我想人生應該會很輕鬆。就算再怎麼痛苦、需要多大的忍耐,若是有『只要這麼做就能獲得幸福』的指標,人生還是會變得很輕鬆。像我們,從小時候起,該做得事不是都已經決定好了嗎?出生後幾個月要健診、六歲上小學還,有參加考試之類的,就算不去思考,也會有指示。還有其他像是延續往年的做法之類的。我想就算是不良少年,也會面臨退出江湖的階段。儘管如此,突然在某個階段接到『請自由發揮』的指令,當然會陷入愕然。可疑的宗教,不是經常會出現階級的制度嗎?藉由修行地位越來越高之類的。我覺得那種制度真的很高明,只要照著做就可以上升一級。如果往上爬越幸福的話,心情就會變得很輕鬆吧?雖然很辛苦,但是很輕鬆。知道該怎麼做,而且看得到結果。可是我們終究無法依賴那種東西,只能抱頭苦思『就算讓我們自由發揮,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然後一面煩惱一面生活。」(p.304~306)

「因為大家都喜歡吹捧別人,把對方捧上屋頂,等膩了再拿掉梯子嘛。媒體和看熱鬧的民眾最喜歡這樣了。他們笑著,看著對方困惑地從屋頂摔下,藉此取樂。」(p.311)

「我有一個預感,是關於畢業之後的我們,將會在『社會』這個沙漠的嚴苛環境下,遇到超乎想像的難題。沙漠乾涸無比,充滿了抱怨、諷刺、屈從與嘆息;在那裡,我們每天拼命掙扎、克服,不久,一定會融入其中。剛開始,我還會跟朋友們定期聯絡,不過,大家光是處理自己的工作及生活就喘不過氣來,於是彼此漸漸地疏遠了。然後再過幾年,我開始像回憶過去看過的電影那樣,『真懷念哪』、『曾經有過這種事呢』,想起和朋友度過的大學時代,最後,我們就這麼各奔東西了。」(p.4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