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讀小說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是,就是能保有一種真正不設限地自由與可能。如果不是因為讀小說,對昆蟲沒半點興趣的我,是完全不可能會有興趣去讀一整本跟昆蟲有關的書的,然而我讀得鳥飼否宇《昆蟲偵探》,就是一整本都跟昆蟲有關。在閱讀世界裡沒有”我一定不會…”。


《昆蟲偵探》分為六個短篇,運用昆蟲各自的屬性與特性進行推理,像是變種的科普混推理。最後一篇是去救「蟻」質的冒險短篇,而之前的五篇短篇都是濃濃推理性質:不接觸致死事件——蝴蝶殺蛾;有在三重密室中蒸發消失的蟲卵事件——哲學蟲的密室;有美洲大陸的十七年羽化蟬的「集體沉默」事件——晝之蟬;有發生於湖面上的沒有留下任何波紋且大龍蝨體液乾透的謀殺——吸血之池;有身具鮮艷保護色的紅翅蟲的保護色突然失效而被殺的事件——活螢之死。六個短篇的小說題名也是對日本本格推理小說中名作橫溝正史《蝴蝶殺人事件》、笠井潔、《哲學家的密室》、北村薰《夜之蟬》、二階堂黎人《吸血之家》、山口雅也《活屍之死》、法月綸太郎《一的悲劇》分別改動一字,惡搞之外更同時有致敬的效果。呃…由於我六部作品中沒有一部看過,所以這邊就不在兩者之間作比較或對照,不過大概也能想的到是依據這六部作品的謎團設計風格吧!


書背上寫的「台灣重度推理迷的強力推薦下,名列60本好看必看日本推理作品之一。」這個標語下的還真厲害,因為也沒有明確點名是哪位重度推理迷,固然不可考,但又能簡單直接地撩撥好奇心。其實我覺得這部作品主要還是科普跟推理成分將近一半一半,會這樣說是因為如果不夠了解昆蟲的生態與知識,根本沒辦法參與推理;除非身兼昆蟲&推理迷,但是我相信這樣的讀者是很少的,就算真了解昆蟲,其實我也懷疑能否參與謎團地推敲。而書中用昆蟲世界的觀點來反照出人的世界,一點點哲思與諷刺,作者拿捏地滿好的,精準、但並不會太「過」,有活絡小說的效果。雖然是部別出心裁的作品,但是還是要說小說最後一篇《蜂的悲劇》作者想給讀者的「驚喜」,「驚」倒是有(我沒有雙關...)卻很難「喜」(其實沒讀到「驚不喜」前我是喜歡這篇的,不僅玩了敘事觀點變換的炫技,看昆蟲用各自的特長火拼太特別了)。儘管如此設計堪稱有頭有尾,但是既然推理小說成分也佔了一半,戲謔地把戲玩一次就夠了,不然像是在戲弄讀者。要我說的話,我覺得這部小說會被我歸類在「值得讀」、而非「精彩好看」,這兩者之間有那麼一點點差異。就拿徐四金的《香水》來說好了,這部小說之所以讓我覺得驚艷是在於竟然能用精湛地文字形式來形塑嗅覺,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啟動「嗅覺想像」,這絕對能在文學史上記上一筆。但就故事內容來說的話,開場的地方引人入勝、結尾也有驚奇與震撼,但總覺得中段來說有點零散、吸引力不足,這是我讀完《香水》後的感想,而且我之後為了確認是否是因自己健忘才有這樣的感受,還特別去租了DVD看電影版《香水》,大抵上這是部中規中矩、沒更動太多情節的改編電影,然而原來的想法依然不變。但是如果要選出「100本值得讀」的小說,我想《香水》是值得的,至於原因上面應該已經說清楚了。「台灣重度推理迷的強力推薦下,名列60本好看必看日本推理作品之一。」,有沒有好看到配得上這樣的盛讚,我個人持懷疑的態度;但是如果要說《昆蟲偵探》是「昆蟲迷與推理迷必看」,我願意投下支持的一票。


節錄:

「像嫉妒這樣不具生產性的感情,應該只有被輸入人類那種蠻橫生物的程式裡,讓他們彼此互相憎恨,互相傷害吧! 」(p.46)

「雖然人類那種愚蠢的動物會因為怨恨等沒有實際的動機而殺人,但是昆蟲並不會把憎惡的感覺帶進日常生活中。當然昆蟲還是會有討厭的敵人或不對盤的對象,不過卻也不會只是搓著雙手,等待總有一天要把對方給殺了,而是一旦遇上敵人,就會一較長短,當場解決。雖然有時對手的確死掉了,但是牠們絕對不是帶著殺意上戰場的。對手的死亡,純粹是自己求生存的行動所導致的結果罷了。(略…) 也不是出於憎恨,而是如果不這麼做,自己就無法活下去。因為怨恨而殺生的無謂行為,大概是神給無可救藥的人類的懲罰吧。」(p.95)

「蟬的若蟲才應該被當作真正的蟬呢。牠們可能把生殖行為當成終極且唯一的目標;也可以說成蟲追求的,是相當於日本聖誕夜的『高潮』也就是『做愛做的事』。」

「人類一直以為蟬是短命的昆蟲;由於他們只看見成蟲,會這樣想也無可奈何。昆蟲界裡,十七年蟬可是數一數二的長壽昆蟲呢。我們應該導正人類的誤解,告訴他們,若蟬才是蟬的真姿態!中國人就是基於這種錯誤認知,才把禪當成死和再生的象徵。」(p.117)

「把民間保全人員的制服做得和警察的很像,就是很明顯的貝式擬態;明明不具實質的權威與效力,卻以酷似的外表假裝自己具有權力。」(p.201)

世間常理,也只是由各個蟲的生活堆疊而成。對個體來說的必然,就是種的必然;對種而言的必然,就成為自然界的常理。(p.2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