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所有好的作家都會反覆書寫的,是一種我相信打從人類存在,就會有的感受,那種感受始終無法用文字或言傳來精確表達,我們稱它作「孤獨」。幾位我所喜愛的作家如村上春樹、勞倫斯.卜洛克、卡夫卡、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等等都是雖然作品類型風格各異,都在作品中看得出對「孤獨」的表述與流動。有人會說是科技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疏離,但我相信就算是人類光溜溜在路上跑的時候,孤獨它仍然存在。


白石一文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我認為是一部相當棒的作品,融合了自我懷疑與內省、對男女之情的看法、甚至是思考諸如宗教道德觀等等,完整描述了男性心中的孤獨感受、內心地頹喪與動盪不安充斥著整個故事,卻形成一種奇異地美感貫穿在這部作品中。在《永遠在身邊》白石一文再次處理這樣明顯以「孤獨感」當主題材的作品,以兩個年近五十的中年男人當主角,故事敘述者是深受憂鬱症所苦、進而辭掉工作與離婚回家鄉博多休養的青野精一郎,另一位是九年前因肺癌回鄉、兒時就相識的摯友津田敦,青野既要在好友、好友第四任妻子與情婦之間斡旋、又要面對自己的憂鬱症與兒子的高額學費…


《永遠在身邊》主要藉由一名中年憂鬱症患者的眼睛與思考來思索「人生」,雖然我的年紀是書中主角的一半、主角年紀都能當我老爸,但還是能有一些共鳴。時間是最強的催化劑,它能帶走與改變任何事情,一如書中兩個中年男子看著往日風景的變遷地無奈。以我的年紀來說,老實說看事情或去玩樂已經沒有過往的新鮮與飽含光澤與立體感,人到了中年,以我的想像或許就是穿著被水泡過地沉重濕衣服般,以一種又重又黏膩地狀態來過日子吧!而書中最末處,青野與阿敦來到小學一起建立的水泥太陽塔,發現刻上的名字還有痕跡,我想是在灰暗的故事中,作者想要賦予的一些光明吧,雖然已經不期待救贖的光芒、卻懂得對許多事情釋然了,並不是只有自己與艱難地生存在搏鬥著,事實上大家都是如此不是嗎?時間讓人遺忘了許多事情、有時甚至會不確定事情究竟真實發生還是出於想像,但始終是留下痕跡,在別人的回憶裡、書中主角刻下的名字、亦或是作者一樣從事創作。既然沒有人能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會有留下痕跡、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的渴望也是極其自然的。《永遠在身邊》以我的感覺而言,某部分也是作者白石一文的心境自況吧,不但主角年紀相仿、也同樣畢業至早稻田政治經濟學系,不聯想到都難。不過我還是覺得相同主題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是遠勝於《永遠在身邊》的,因為《永遠在身邊》在很多地方的描寫都給我「點到為止」的感覺,重重提起卻輕輕放下。倒是以節奏跟場景變換各方面,我認為挺適合改編成電影,以電影的形式來呈現的話,是有可能成為傑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