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1799-1850)出生的年代,恰逢革命,是法蘭西與聯合軍展開二次大戰的那年。馬克思、恩格斯盛讚他“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貴族階級的沒落淪陷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帶來的衝擊,藉此提供社會各領域豐富地生動細節、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共91部、出場人物超過兩千四百人以上的「人間喜劇」,命名是受到但丁「神曲」的影響(原名為「神聖喜劇」),分成「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人世間的一切紛亂競爭、悲歡離合喻為人生這大舞台上,一齣齣悲喜劇。而回歸源頭,之所以會產生著手「人間喜劇」這樣的念頭,是因為他在巴黎大學時曾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課程,像生物學家構築世界生物全集,創造屬於自己「社會百科全集」的概念在他心中滋長。他的一生某種程度就像他小說的縮影。充滿了破敗、失落。儘管他的小說揭發了社會的不公義、陽光照射不到地陰影之處。但另一方面,他也是「社會化」的,或者說,一如他筆下的人物般,被現實逼得窘迫不已。(有說法巴爾扎克畢生的夢想之ㄧ,是跟有錢的貴夫人結婚。)甚至為了還債,猛喝咖啡提神(他曾說過:「我將死於3萬杯咖啡。」)、每天花上十六個小時寫作。「高老頭」是人間喜劇中的代表作。令人驚愕地是,巴爾扎克完成這部作品只花了三天的時間。


巴爾扎克是很「盧」的作家。為什麼會用「盧」來形容詞呢?雖然這部小說是速成之下的產物,但讀過其內容,就知道並沒有因速成而影響品質,是精雕細琢地精緻藝術。他不會急著說故事,而是慢慢磨讀者的好奇心。不顧讀者心急,他仔細交代了人物、場景後,才彷彿舒展了一下身子般、開始好整以暇地展開故事。有許多作家不重視角色的外在形象,但巴爾扎克卻是生動地去描述。藉由內外在形象交織與呼應,創造更出眾地角色立體、層次感。彷彿走進了故事中的「伏蓋公寓」,在十八人組成的「飯桌集團」中,作者多預留了張位子給讀者。就像是身處其中,差別僅在於無法參與談話。巴爾扎克也擅長寫環境場景。會讓角色去侵入場景,與場景產生互動與關聯,讓讀者在內心勾勒出畫面。所以雖說是十九世紀、節奏又緩的小說,手法卻相當「數位」,有濃濃現代感。彷彿看得見電影似的運鏡切入。大量戲劇、繪畫、史詩、造型文本的融入、如針扎著人般地尖銳譏諷性,是超脫在現實沉重地凝視之外的趣味性。故事中的「上流巴黎」沒有浪漫,而是無盡地虛偽與浮華。如同紙做得城堡,空具其形,裡面則是空的。最後不得不提,我很喜歡「高老頭」的結局,有畫龍點睛地效果。尤其是最後幾段話。不僅僅是巧妙、氣勢豪壯、充滿意外性,更延伸擴張了故事地餘韻。
(p.s我讀得是錦繡出版社版本)


(以下故事簡介為轉載)
本書以一八一九年底和一八二○年初的法國為時代背景,真實地勾畫出波旁復辟王朝時期巴黎社會的一幅剪影。
情節以兩條線索交織而成,一個是高老頭對忘恩負義的女兒無怨無悔犧牲的愛;一個是野心勃勃的拉斯蒂涅在追求金錢享樂生活中,逐漸墮落的心理轉折。巴黎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掙扎與高老頭絕望的父愛,兩者相互交織,刻畫人性的自私和機微,絲絲入扣,從頭到尾毫無冷場。巴爾札克透過這兩位主要人物的遭遇,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支配一切的規律和道德墮落的根源,細緻地揭示金錢對人類靈魂的腐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