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說到俄國的文學大師
喜歡閱讀的人會馬上聯想起
普希金,果戈里,契訶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杜思妥也夫斯基等作家
不知道是幸亦或是不幸
我第一次接觸俄國文學
就碰上了杜思妥也夫斯基
而且看的又是俄國文學史上極具代表性的"罪與罰"
第一次讀俄國文學
就碰上精采絕倫的作品
這是幸
不幸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之後接觸其他俄國文學作品
我想也很難超越這部鉅作
(剛讀完屠格涅夫的"羅亭",也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傑作)


避免想閱讀的人
失去讀的趣味
小說的情節過程
我在這邊就不多著墨了
真的想知道大致劇情的
可以自己在網路查


書的背面的評析介紹,推薦序寫道
"一部描寫夢與現實邊緣的故事,所有的人事物都處在這個邊緣上,無法保持穩定狀態,一切都要求更替,要求變化...
不僅夢境、現實環境常常在變動,界線模糊不清,連人物的個性和內心世界,也是不斷的變化。
人物的變化性和不完整性,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有主角們的共同特點,也是他創造主角的特殊技巧。
杜氏相信,人的天性是內在不完整、不固定、多變,甚至荒繆。"(節錄蘇淑燕推薦序內文)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
在場景塑造上,人物創造上,對話裡
皆透著一股迷幻詭譎的氣氛
更瀰漫著低氣壓的緊張感
(這是因內容跟殺人犯罪有關,偵查中出現鬥智的劇情,也帶點偵探小說的元素)
但我認為
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徹底了解人性的
人性確實處在一種晃動,非確定性的狀態
就像鐘擺一樣
在兩個極端的方向間擺盪著
人性的本質
並不是透明的
更不是
非黑及白
非白及黑
而是充滿著雜質
隱匿於混沌中
何謂好人?
何謂壞人?
標準究竟何在?


拉斯科爾尼科夫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不斷地自我對話
這些對話也賦予了他的形象
憤世嫉俗,聰明而自負,自尊心甚高,病態恍惚
故事中他用斧頭殺死兩個人
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婦人
以及碰巧回家撞見老婦人屍體的老婦人妹妹
儘管殺人後的內心
無時無刻感到焦慮
甚至是精神耗弱
(從他昏倒就可證明這點)
但主意識只覺得"殺了一隻惡毒的蝨子"
他是個無神論者
把自己的殺人正當化
解釋成超人的跨越
(尼采後來受到啟發)
把殺人形容成一種迎接新世界的契機
這樣的他
卻在看到喝醉的少被跟蹤,即將遭斯維德里蓋洛夫被玩弄時
拿錢給警察請求把她送到家
將手中的所有錢全給了寡婦跟妓女
讓她們能將自己有一面之緣,聊過天的馬爾梅拉多夫安葬
曾經在鄰居失火時
不顧安危的衝進火場救出兩個小孩
也就是說
他能夠殺紅了眼似地連殺兩個人
(後來知道維德里蓋洛夫知道內情,也曾想殺他)
卻能做出犬儒性"自以為善"的人們一輩子也做不到的英勇仁慈
這樣的角色性格
可以說是在挑釁,打亂讀者的善惡價值觀
口口聲聲說自己殺人有理的拉斯科爾尼科夫
不像斯維德里蓋洛夫選擇自殺
(連環夢暗示讀者他曾強暴一個未成年少女,少女因此而自殺)
他在自首前
幾乎無意識地在廣場下跪
儘管不是全然甘心
依舊聽從索妮亞的建議而投案
把自己的命
交給了法官
交給了他一向不信的上帝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
杜思妥也夫斯基也認為人性是病態的
每一個的人都不正常
就拿小說中表面上"正派"的幾個人來說吧
不管是有著用不完熱情的拉祖米欣
堅強果敢,有主見的杜妮亞
心地善良,有些逆來順受的索妮亞
甚至是辦案能力極強,對案情始終鍥而不捨的偵查組長波爾菲里
其實都有焦慮,神經質,歇斯底里的一面
真要說有所差異
只在於他們還沒有那麼恍惚
但不可否認的
他們都可能成為另一個拉斯科爾尼科夫


彭蕙仙序言有提到
杜思妥也夫斯基
年輕時就讀聖彼得堡的軍事學校
參予了一群學習法國社會主義人士的集會
遭逮捕,起訴
被關在監獄裡頭
服刑期間
他寄信請信基督的朋友寄聖經給自己
閱讀數次後
成為一個基督徒
之後死罪定讞
行刑前
他對身旁的受刑人說"我們將與耶穌同在"
然而沙皇的即時特赦
槍決沒有執行
他得到了減刑
改判成前往西伯利亞勞改
(與主角拉斯科爾夫斯基有相同的際遇)
(p.s以上故事節錄於彭蕙仙專文推薦)
也就是說
拉斯科爾夫斯基某種程度而言
就是杜思妥也夫斯基自己的化身


"罪與罰"結局
有別於過程中的頹廢虛無感
而是
出乎意料之外的積極
如果單看結局
會感覺到杜思妥也夫斯基是用這部作品
獻給了自己的信仰
但我們依舊能夠從蛛絲馬跡中發現
其實他對於信仰
也並不是全然的篤定
讀的出一絲苦澀,一絲無奈
他只是跟主角拉斯科爾夫斯基一樣
在窮途末路時
茫然的下跪
然後說服自己信仰
與其說相信
不如說他"需要"
當他待在監獄時
即將接受死刑的難熬的生活中
不得不選擇信仰
他需要被救贖的可能性
否則他將失去生之動力
哪怕可能性只是億萬分之一
哪怕自己打從心裡也不怎麼相信
只要細細地看完整部作品
我認為就會發現
杜思妥也夫斯基其實是對上帝的存在與否
充滿強烈懷疑的


我當然也知道討論這是沒有結果的
彷彿更嚴肅的一場羅生門
但這是很難去迴避的疑問
就算有結果
我想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過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