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從我開始有閱讀的習慣以來
我就比較喜歡看現代主義的小說
或者是社會派小說(揭發社會黑暗面)
相反地
一些浪漫主義的文學
或者由華麗的文字所堆砌的詩文
或是看起來就是很正經的文學
我可以說沒有一點興趣
儘管它看起來是討喜的
但我覺得總會讓我覺得實在太烏托邦式
老實說
我對現在主義的文學
跟一般人的想法比較相異
很多人說現代主義是對真實生活的逃避
因為裡面往往有意識流
超現實主義
頹廢
黑色思想
變態心理
虛無主義
但其實仔細的對照真實世界的生活
往往書中所呈現的本質上
是毫無疑問的"真實"感
村上春樹"海邊卡夫卡"
裡面的卡車司機
說了一句非常有哲理
我也非常認同的話
"在這個世界阿,往往看起來越是正常的人,就越不能讓人信任啊"
(大致意思是這樣)
這個世界就是充滿著荒謬感跟人的具體劣根性
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還可以真誠正常的人
不是就越是讓人作嘔嗎?
簡單一點來說
越沒有問題的人
問題就越大.
我喜歡現代主義的小說中
荒謬的氣氛
誨暗的劇情
而這往往才是所謂的"真實"
而卡夫卡這個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之一
我自然會非常有興趣
我首先挑了他的經典作品
"蛻變"
先來聊聊卡夫卡這個人


卡夫卡1883年出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
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的波西碼亞王國首府
政經文化受到了德國跟奧地利影響
父母都是猶太人
他的時代背景可以說非常複雜
當時他所處的國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衝擊後
解體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但是德國裔跟捷克裔相比
德國裔屬於主流階層
於是他成為了布拉格出生
接受德語教育
純正的猶太人
我想這樣的環境
也造成了他後來矛盾無比的個性
長大後的他
個性遺傳到了纖細的母親
然而父親靠著是白手起家累積了許多財富
是個非常有威嚴跟意志堅強的男人
他並不想要卡夫卡從事寫作
敬畏父親又內向的卡夫卡
也就在職業跟他喜愛的文學之路
因此掙扎不已
想要順從父親的期望
但是躁動的靈魂卻讓他無法忘懷寫作
讓他兩者始終都沒有辦法做到滿意的地步
他甚至連異性的情感上
都是又希望孤獨
又希望能被了解的
也因此一再訂婚然後毀婚
矛盾似乎是所有傑出藝術家共同的個性本質
如果不是他的好友兼伯樂
布勞德的大力鼓勵跟推薦
或許就沒有人有辦法看到卡夫卡的作品了


"蛻變"的故事中
故事的男主角格勒果
是扛起全家經濟重擔的小老百姓
是個平凡的推銷員
日復一日的生活
讓他無奈
但儘管無奈
還是只能
坐著火車上班
某日
一早醒來發現自己成為一個與人等長的甲蟲...
一開始的他還非常擔心家裡的經濟狀況
但是他發現氣氛越來越不對勁了
因為經商失敗
每天就只是躺躺睡睡的父親
竟然開始有精神上班
有氣喘的母親
也開始了家庭手工
而還年幼又受寵的妹妹出門當店員
一下子
他原本的辛苦的工作
所得到的存在感
就這樣崩塌了
而他也越來越不像個"人"
雖然還有人的感情跟思考力
但是沒辦法表達
更開始熱愛起爬行
一開始妹妹儘管害怕還會照顧他
但家人對他越來越厭惡
父親甚至拿蘋果往他背上丟
蘋果陷入了他的身體,發臭
身體越來越骯髒
爬牆壁的欲望也越來越強
有一次
當妹妹表演小提琴給三個房客聽時
他好奇的爬出房門張望
他的家人真的忍無可忍了
甚至開始認為身為蟲的他已經不再是他了
回到房間
呼吸越來越微弱...
然後就這樣死去....
這個故事
充滿了荒謬的氣氛
表達出了小老百姓的痛苦跟認份
有多少人過著日復一日工作這樣的人生?
每天騎著最危險的交通工作---機車
開始新的一天
然後加班
下班
洗澡睡覺
又再開始新的一天
禮拜幾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嘛
人總會抱怨生活的無奈
討厭自己的認份
但還是選擇認份
討厭生活
卻還是沒有想改變生活
總會找一些藉口
讓自己的平庸日子
平庸想法
給合理化
然後認為"這樣才是對的"
就像很多人會說"書讀不好會死路一條,因為錢賺很少"
但實際的狀況是
書讀不好
錢是會賺得少沒錯
但其實只要不結婚
不生小孩
老實說
經濟上也沒有那麼誇張的壓力
而且現在台灣異性交朋友
根本就是大家靠嘴砲
實在也沒有要花到什麼大錢
很多父母會說"怎樣怎樣其實為你好"
說"我這樣是讓你走上坦途"
但那些其實都是狗屁
父母明明也知道就算薪水少
只要不結婚
一個人也可以過的ok
父母擔心只是怕你賺得錢不夠照顧到他們
但是一旦順著父母的意思走
那人生可以就說是無趣到了極點了
就算出了國,拿到好看的學歷
以後回台灣找到好工作,賺大把鈔票
一天跟三個女人約會又如何
這些基本上是在踏上飛機登機門前
就可以預知了
我還是覺得
人並不是為了父母而生存著的
而父母也不該把內心的欲望投射在小孩身上
我也不知道黑暗的人們是為了什麼降臨在這世界上
但總不會是為了孝順吧
人總是太容易被制約.被灌輸既有思想
打個比方
911那荒謬程度超越所有電影跟想像的畫面
媒體痛陳恐怖份子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破碎
但美國跟帝國主義是不是也有可能造成別國人民的不幸
才會有組織如此激進瘋狂的呢
難道不需要反省嗎
不少人看到911的畫面難過的哭了
但是如果今天美國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
呼喊正義口號去攻打其他國家
受媒體灌輸的大眾會為了其他國家人民哭泣嗎
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才不會輕易的被蒙蔽灌輸了啊
回到
"蛻變"
這個故事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不是在結尾
而是在開頭
格勒果變成了甲蟲
但是他卻沒有太大的驚駭...
唯一擔心就是他所憎恨的無趣工作要遲到了
這是最大的悲劇....


我看的這是晨星出版的
還收錄了另外兩個短篇
一篇是"飢餓藝術家"
說的是一個表演飢餓的藝術家
剛開始巡迴時
受到熱烈歡迎
他說飢餓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以為他在唬爛
每一次表演的規定是四十天
所以他無從證實
飢餓表演退燒後
他加入馬戲團
人潮非常的多
都是經過他
對!是經過而並不是看他
因為他旁邊是兇猛的野獸
大家其實是為了看野獸而來
儘管沒什麼人重視他
他還是認真計算自己飢餓的日子
想打破自己的紀錄
最後連管理員都遺忘他了
在死前
管理員問他為何不找東西吃
他跟管理員說
"我飢餓其實是因為找不到合不到胃口的食物,如果有的話,
我不會驚動任何人,會跟任何人一樣,每天吃飽飽的"
這篇作品
其實就是他的心境
對他而言
寫出好作品是非常容易的
不像一般人可能永遠寫不出像樣的東西
他並不是拒絕平庸
如果可以的話
他也想選擇平凡跟平庸
只是他真的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
他藉由寫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這樣的他
卻沒有人能夠真正的去了解
別人只會認為他是個狂人,是個怪人...
在死前還是孤獨的為自己定位奮鬥著


另一篇是"巢穴"
主角是住在地底巢穴的動物
這個動物
總覺得上面的世界是危險的
但是它努力設計了地底巢穴
依舊不能真正的逃避危險的世界
反而因為一點點怪異的聲音
而比上面世界
更加的恐懼猜忌
不斷的猜測聲音的可能性
又不斷的又另一種可能性去反駁掉
但反駁掉後還是控制不了腦袋
又衍生出新的可能性
就這樣迷惘在自己創造出精密的巢穴裡....
動物用自言自語的方式
帶出了整個故事
這又是一篇卡夫卡個人的心境
所創作的故事
現實的他
住在捷克說德語的猶太人
又要飽受父親的壓力下
沒辦法專心寫作
(但是矛盾的他,又不敢真的完全的下定決心,只專心寫作)
他清楚了解人的黑暗面
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無處可躲
所以他用自己的筆
來創造一個巢穴
他就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
徬徨無助
隱密跟精良的巢穴終究是無用的
畢竟它還是存在於整個社會的"框框"
為什麼故事中的動物
會那麼害怕一切生物
我想是因為它了解自己
它清楚知道自己的醜惡,所以它理所當然的會隨時猜忌
隨時舉起盾牌
我想卡夫卡也是了解自己的
所以他才會想避世
才會那樣的猜忌
才會想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安全地帶


對我而言
人可以直接劃分成兩種
少部份是白色的
也就是不懂人情世故,天真的白痴
另一種是黑色的
就是黑暗的人們
兩種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人都喜歡說自己是灰色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幹盡一切切爽歪歪的黑暗事情後
再把自己塑造成悲劇英雄的形象
想獲得同情跟認同,想讓人崇拜


我想卡夫卡應該很清楚
真正的黑暗
的確存在於四周
但可悲的是
相對的
對於別人而言
自己也是四周的黑暗

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