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我喜歡觀察人性
不知道為什麼
所有一般價值標準下定義的”正常”
我都抱持著強烈的不信任感
用自己的想法所寫的文章
就是對標準定義下”正常”的懷疑與顛覆
這樣的懷疑與顛覆
並不是刻意要搗亂既有的規則或普世價值
而只是提供
另外一種聲音
另外一種想法
一元化的社會實在無聊
封建性讓你已經很久沒高潮了
不是嗎?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覺得可以稱作”被迫害症”
生活中也可以時常見到這樣的例子
譬如說一個女生被自己的男朋友毆打
卻還是邊哭邊跟朋友說”他其實很善良,對我很好”
家人逼著你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把你當自己的附屬品
事後回想起來卻說服自己”親人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
(家人或許是最有心幫助你的,但這不等同於家人瞭解你)
曾看過朋友寫的一句話
我覺得很有道理
”你過著的生活,其實就反映出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其餘的話都是藉口”
所以我真的覺得
假使一個女生
被男友打一次,兩次
也許真的該被朋友與親人幫助,該被同情
但常常被男友照三餐罵,一個禮拜打好幾次
還硬撐著不分手
我認為
這並不代表愛著男友
(連善待自己都不會的人,談什麼愛呢…何況愛=利益交換)
而是該捫心自問
有問題的除了對方
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
如果對方是病態的
自己是不是也有病?


為什麼會有”被迫害症”呢
追根究底來說
就是人本身是具有奴性的
應該說
每一種動物都有奴性
所以人用鞭子打在馬身上
再精疲力盡的馬都會往前跑
(就算現實中沒看過,每個人在古裝片應該都看過)
狗對你叫
如果你往前跑
牠也許會追著你不放
但假裝要攻擊牠
牠反而會跑的遠遠的


人一旦遇到強勢的”XX”
自己的姿態就會開始放低
甚至產生西瓜偎大邊的效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
很多人痛罵教育
私底下卻拼命的讀書,補習
痛罵吃人的體制
卻還是稱職扮演體制中角色的一環


無知地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
同樣的具備奴性
奴性甚至比所有動物都來的更根深蒂固
因為我們的奴性
往往被政府或權力階層所制定的制度給系統化
奴性相較於動物
赤裸之餘外
更帶有理性認份的色彩
因此
人的奴性甚至可以被掌握,可以被管理


魯迅所寫的阿Q正傳
阿Q自己的那套精神勝利法
講的正是人性中的奴性
(當然他主要想講的是中國人的奴性,但奴性只要是動物都有)
「我們極易變成奴隸,而且變成之後還非常歡欣」


魯迅的這句話
點出了關鍵的一點
人表面上都會說
”我們拒絕被壓榨,我們拒絕被任何強勢者欺侮”
但只要看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
強權者很好當
只要遵守一個準則就不會出錯
"當重重地打人幾拳,記得溫柔地摸一下頭安撫"
如此一來
大多數人就會乖乖的閉嘴
人性從某種角度來說
其實是安於被迫害的
安於被管理的
(哪怕管理是不合理的)
當沒有任何強勢地”XX”
來壓制自己時
人還可能會產生揮之不去地焦慮
然後回過頭期待著”被征服與壓迫”


這是很嚴肅的一個課題
我之前也有講過
每個人其實都是扭曲的
差別在於扭曲的部份各不相同
也因為扭曲是必然存在的
其實並不需要可恥
只要把扭曲放對了位置
甚至可以為生活的樂趣加分
就像我把我的扭曲用來寫文章一樣
這道理如同每個男性的小老弟
可能是親左派或是親右派
(極左派跟極右派請去看醫生)
但絕對不會是”大中至正”
每個男性還不是想盡辦法橋好角度,發揮小老弟的扭曲?
如果只會利用這種扭曲
生活其實也蠻無聊的
其他的扭曲也需要它的出口啊


體制的確是可怕
想將權力特權階級以下的人
去除個人性
讓他們通通變成機器
進而使權力特權變成世襲制的
雖然現在這時代
每個人瘋狂的表露自己
(看無名就知道了,一堆人拼命的”討人氣”
我承認人氣可以當看一看,爽一爽的
有人來看自己打的文章照片當然很高興
但人氣有必要當成生活重心或事業嗎
況且也不是真的需要我去看吧
我想這些人需要的是人氣生產器)
可是這當中還存在著個人性的
你覺得有多少?


也許最可怕的
並不是體制
是依附在體制之下
人性中那卑微的奴性


附錄:斯德哥爾摩症侯群介紹
(以下開始的文字轉載至維基百科)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由來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與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經驗。


什麼樣的人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進化和心理分析學的解釋
關於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參看Capture-bonding(英文)

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症候群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角色認同防

衛機制的重要範例。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在《007》系列電影的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片中英國最大輸油管公司「金恩企業」的總裁羅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殺害,007奉命調查,意外發現金恩總裁的女兒伊莉翠幾年前曾

遭同一個恐怖份子雷納綁架過,但自行脫逃。雷納打算要偷走鐪元素以便炸毀油管,007發現後要阻止其陰謀,但伊莉翠因為被雷納綁過,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幫助恐怖份子,並阻撓007的行動

。但最後007還是順利完成任務阻止雷納的計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