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烈火焚身》(Incendies,2010)是加拿大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導演的第四部電影,劇本改編自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Wajdi Mouawad)所的同名舞台劇。(2003年3月14日於法國全球首演後,在同年5月23日於加拿大魁北克演出)。舞台劇版曾在全球十多過城市做過巡迴演出,如美國、澳洲與日本等等,贏得許多讚譽與關於舞台劇的獎項。而改編成電影後聲勢不墜,《烈火焚身》可以說是近年來最轟動的加拿大電影,不僅入圍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有「加拿大奧斯卡」之稱的金尼獎(Genie Award)風光入圍十項、豪邁囊括八項(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音效剪輯)。其實導演的上ㄧ部電影《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在金馬放映時我就滿想看的,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沒如願看成。


劇情介紹:(轉載至開眼電影網)
一對雙胞胎姐弟在母親納娃瑪文(魯比娜阿扎巴爾飾演)過世後,聽取公證人唸出母親的遺囑。她要求姐弟兩人必須前往中東,找出他們素未謀面的父親以及從未聽聞過的哥哥。
長期在加拿大生活的兩人,從不知抑鬱又舉止怪異母親的過去,弟弟賽門拒絕遵照母親的指示,而數學系高材生的姐姐珍則決定不計一切代價,憑著母親留下非常微薄的線索─她年輕時的照片,前往遙遠又陌生的國度,開始一段自己始料未及的冒險際遇,並一步一步挖掘出母親無盡苦痛的前半生,以及無奈殘酷的驚人祕密。

《烈火焚身》只要被爆大雷就不用看了,所以這邊就不談到爆炸性結局。劇本最棒的地方,是捕捉中東地區政治情勢、因宗教差異而產生殺戮的情景。尤其是巴士那場戲,臨場感&逼真度臻至100%,一時之間無法平伏地震撼、密閉空間地幽閉感、令人窒息地壓抑氛圍相互纏繞。猛地射過來的子彈跟巨量音效、到後來的潑汽油燒車,讓我看到身體都倏地僵掉、倒抽兩口大氣。而導演為了避免過於泛政治化、讓電影更普及化,所以迴避具體說明故事場景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哪個國家。



反而是許多外國觀眾、金馬影展觀影過的觀眾讚不絕口的「懸疑&爆點」(這部片在IMDB上高達8.3星),鋪陳的懸念&撼動力對我而言倒是還好。可能是因為常看小說、推理小說又是自己喜愛的類型,所以對意外性已經練就金剛不壞之身。這部電影的另一小缺點就是剪接不夠滑順、兩段敘事的節奏也有些生硬與匠氣。戲內景的戲,似乎也有好幾個多餘的鏡頭(如毫無特色的盆栽特寫)。


如果你想看的是一部畫面華麗流轉的劇情片,《烈火焚身》可能會不符期待。但想看ㄧ部結局有大爆炸的電影,可能會被炸到從電影院的紅色座椅上跳起來(當然,推理小說迷除外)。

《烈火焚身》:★★★☆
文藝復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