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在看導演喬懷特(Joe Wright)《贖罪》電影的過程中,我就一直覺得這部電影的故事風格,跟我所讀過的小說《卻西爾海灘》,兩者之間頗有神似之處。結果等到片尾黑畫面一上字,還真的咧!《贖罪》電影正是改編自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同名作品。太棒啦!我又挖掘出一項於現實中毫無作用的能力,如果簽樂透也有這種驚人的第六感就好啦!


《卻西爾海灘》2009個人閱讀回顧/歐美(西洋)小說自選Top12中的第11名,當時我也寫過簡短的心得:
故事情節表面上的重點只有一個,新婚之夜菜鳥新郎在新娘面前太過緊張、於是早洩了。你可能會想說啥?還有其他東西嘛?沒有了,真的只有這樣。那麼為什麼明明600字稿紙就能交代完畢的故事,要整整寫一本小說呢?其實伊恩.麥克尤恩是想以小窺大,背景設定在嬉皮時代性解放即將到來的微妙時間點,寫一個良好教育男女,因新婚之夜性表現的緊張,進而改變人生的故事。節奏稍嫌拖拉、匠氣味也有點重,然而其中的文字之美值得琢磨與品味。


我覺得導演喬懷特挑上伊恩•麥克尤恩的小說來改編電影,真是聰明到不行的選擇,因為就我讀《卻西爾海灘》、以及看完《贖罪》電影的感覺是,伊恩•麥克尤恩的故事著實很適合改編成電影。這句話乍聽像是廢話,因為很多好的小說故事也適合改編成劇本。我的意思是,他的故事架構有影像化所需要的爆點、而且架構不會太複雜。梳理與裁切成一部兩小時左右的劇情片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具有更動時序的空間在。我還沒讀過《贖罪》的小說,所以我並不清楚電影裡面的幾次「倒轉事件」︰13歲的白昂妮(莎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 飾,她長得很漂亮哦)發現姐姐西希莉雅(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飾)與管家之子羅比(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 飾)在水池疑似調情、與書房的四角獸(題外話,主角綺拉奈特莉接吻前朦朧害羞的樣子真性感),是否與電影相同。電影是先以白昂妮的視角看了一次、再倒回去看事情的真實過程。然而不論小說與電影的敘述時序是同還是異,這故事本身就很有時序變換的彈性空間,這點跟《卻西爾海灘》是一模一樣的。如果要將改編《卻西爾海灘》改編成電影,可以將新婚夜早洩這個爆點,放在電影中的任何一段。放在片頭以破題法瞬間勾起觀眾的注意力、再將故事從頭延展;放在夫妻各自生活的中段,藉此營造滄桑感;放在結尾、相信也會有雖不難猜但具強大後座力的大告白效果。


《贖罪》故事很好的,是揭示出「惡意」的龐大力量。當一個小小的惡意滋生、並實際付諸執行,「惡意」會開始產生自主的意志,所導致的後果,往往是人為無法控制的、當初所始料未及的。而且這個惡意的種子,始於白昂妮曾經在十歲、十一歲左右時把衍生出「王子救公主」的少女幻想,當成測試與遊戲情愫。當年萌生地情愫,就算稱不上善念,但也絕對是單純無邪的。而造成陰錯陽差的始作俑者其實不是白昂妮,而是羅比放錯了信,放成第一封所打得大膽露骨煽情信,對羅比有情愫、好奇心與想像力過剩的白昂妮偷看了信,之後又在書房看到羅比與姐姐正在相好,在小小忌妒與震撼之下,在之後的表親在湖邊遭西裝男性侵時,指認西裝男是羅比,在之後羅比被關、成為英國遠征同盟軍幫助法國跟德國作戰,姐姐西希莉雅跟家人鬧翻去當十字軍護士等待著羅比歸來,一對戀人因此拆散…但回過頭來想,如果不是送錯信,羅比就會順利去攻讀醫學系,之後與西希莉雅的生活的差異與距離地鴻溝,兩人也未必再有互訴情衷的衝動也說不定。


既然故事與戰爭有關,免不了會有批判戰爭的意識在,有拍一大群成排死去的少女、被送進醫院的重傷士兵、政府宣傳影片裡的海軍總是笑口常開的唬爛宣傳片等。就整體而言,導演控制地不會太過,但我認為內斂些是正確的,倘若太強調戰爭這塊,抒情調性就會走偏了。值得一提的是,全片的運鏡與配樂皆深得我心。畫面優美、具高度藝術性。配樂則亦步亦趨般地嵌合劇情,時而緊張壓迫、時而磅礡又透著揮之不去地哀傷。


我認為導演拍得最好、最感動我的一段,倒不是在結尾的大告白,大告白雖好,但是那種渲染方式是「用力」的。有時候能滲入內心的感動,反而是舉重若輕、看似輕描淡寫的。最感動的橋段,是得知不能馬上回家的男主角,蒙上憔悴地臉龐、拖著疲憊的身軀與他的兩個戰友在碼頭上行走,在沙地上有士兵在玩木馬上做體操、有士兵在默默沉思、有士兵有人在嬉笑打鬧、有士兵在齊聲合唱(真好聽,有人知道歌名嗎?)、有士兵在騎馬、有士兵在玩簡易版旋轉木馬、有士兵在抽菸喝酒、有士兵興奮嚷嚷「小妞我要回家了!」。我不知道小說中如何呈現這場面,但電影中的鏡頭調度是如斯的悲天憫人,所要暗示的是,不是只有帥哥男主角有自己的心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而羅比就這麼被淹沒在自我及眾人看不見的思緒洪流之中,個體顯得無力而渺小,也只能站在親吻鏡頭的黑白大螢幕前,觸景傷情地摀著臉。


「錯誤」是可怕的,「贖罪」也是不存在的。雖然宗教會強調這方面的重要性,但我不全然的認同。一個人犯了大錯就算改過自新,但對於當事者造成的傷害卻是無可挽回。或許能對其他人「彌補」,但對當事人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不過是種自我安慰與自我救贖。


但矛盾的是,人終究無法避免犯下錯誤。

原因很簡單,只因為我們是人。

《贖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