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賈斯伯荷西之謎」是德國導演荷索在1974年的作品,得到瑞典導演柏格曼美譽:「一生看到的十部最好影片之一!」。概念性與訊息性很強的電影,初看的時候悶極了,但越看越有味道,導演荷索批判與懷疑性格在這部電影中表露無遺。賈斯伯荷西是西元十九世紀一個身世不明的真實人物,他的傳說在歐洲廣為流傳,心理學家爭相研究。1828年賈斯伯荷西某一天突然出現在德國紐倫堡,來歷不明的他宣稱自己一生被囚禁在地牢,從未見過任何人跟風景,到了吃飯時間有人送飯,不知為何突然得到釋放,神秘的他如同一張白紙,引起了眾人的興趣, 並設法將賈斯伯融入所謂”正常人”的社會…原本腦內不存在任何概念的他(連看到火在附近都不會怕),開始變得會寫字講話、會落淚、會恐懼、會受音樂感動…


飾演賈斯伯荷西的演員布魯諾就曾經是精神病患者,在詮釋上面說服力是沒有問題的。劇情的切割有點像是舞台劇,少了一種故事與場景交融的流動感,電影以這樣的模式去呈現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也因此將荷索想要表達的意念完全突顯出來。有太多的橋段都讓我印象深刻,比方說大學教授來測驗賈斯伯邏輯推理的能力,題目是:「一個實話村的人只會說實話,一個謊話村的人只會說謊話,有一天你走在兩個村子的交會點碰上一個人,只能提出一個問題來確認他來自哪個村子,你要提出的問題是什麼?」當電影裡教授在考驗賈斯伯的時候,也等於是在考驗觀眾,我頭腦裡面齒輪動起來,但老實說一時半刻我想不出來,電影裡的賈斯伯也沉默了,教授就搶先用邏輯演繹法之類的講出一個複雜的答案,但賈斯伯這時候說他有答案了---「請問你是一隻樹蛙嗎?」因為實話村的人會說”不是” ,謊話村的人會說”是” 。答案淺顯易懂,但教授卻動了氣說這不是靠正規邏輯演繹來得到的,而沒辦法接受這答案。這質疑的是教條主義,其實現實中很多人信奉的是體制內的教導我們的,把自己化作一塊海綿。只要有人跳脫了體制,待在體制內、自認走的是「正道」的人們往往利用的是兩階段的手法---先試著把你拉進來、拉不進來就把你給推到邊緣去,眼不見為淨。體制所制定的規則並不等於真理,就像台灣教育並不鼓勵興趣(或者說名義上鼓勵,實質上打壓) ,但我依舊覺得興趣很重要,畢竟人是個體, 有自己的東西在run跟小天地我認為是必要的。


對於宗教荷索更是極盡嘲諷之能事,當牧師問賈斯伯被關起來時有沒有想到至高無上的造物者,他回:「我被關起來時什麼都沒想,而且我很難相信,上帝會像你們說的那樣無中生有。」他討厭教堂,覺得聖歌並不好聽,牧師又只會在台上鬼叫。賈斯伯脫離了牢獄卻一點也不快樂,當貴族詢問他能不能聊聊被關起來的歲月時,回答的竟然是比在外面好多了﹗也就是說,被關起來時,由於他的生命沒有受到任何的概念的影響,自然沒有不愉快的窒礙感受,而當他學會了說話、各種知識與概念後,他認知到活在所謂的現實中,精神被眾人灌輸各種觀念後,如同一種精神綁架,產生了痛苦的感受。


影片的最後,賈斯伯的遺體被解剖,他的肝右葉腫大、小腦異常發達、左側腦太小畸形,負責紀錄這一切的人下了一個結論,認為這是最好的解釋---肝臟與腦都畸形,是賈斯伯那麼奇怪的原因。人常常犯的毛病之一在於似乎總需要道理才能讓自己安定寬心。習慣性去追究「為什麼」,但很多事其實「不為什麼」,就像日本近幾年來會出現的無理由殺人(兇手自白就是想殺)。一路看下來,觀眾混淆了,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到底在哪又如何區分?我們認定的瘋子真的有比我們瘋嗎?瘋子會不會活的比所謂的正常人還要快樂呢?這樣使觀眾產生連鎖的思考,我想也是荷索的目的。荷索的叛逆不只在電影裡,在現實當中印證他的狂並非是擺出姿態而已。1975荷索為了出席本片的放映會,與太太發生爭執、演變成槍戰,之後揹著五歲兒子從慕尼黑徒步走到坎城。他最有名的事蹟是「荷索吃鞋」,和朋友打賭對方無法完成「陸上行舟」攝製過程的紀錄片,結果紀錄片完成,在攝影機見證之下,荷索實現諾言吞下自己的鞋子。


我想要特別提出,片中最震撼我的部分在於賈斯伯說曾經被關過一段時間的房間大過於高塔(房間就包含在高塔裡) ,因為房間他不管是左望右望上望下望,全部都是房間,至於高塔只要轉過身就看不見了。就本質上任何「概念/意義」都不存在,去創造與定義「概念/意義」的是人。人之所以會感到不自由,正是因為文明社會的所有「概念/意義」,也就是各種意識形態替人上了無形的枷鎖,但扣上枷鎖的正是人類,我們永遠不會自由的原因,在於我們打從一開始追求的壓根就不是自由。即便光靠著本能也能生存下去,絕大多數人仰望的還是文明社會,文明社會就是意識形態的匯集、每種符號都有暗示或明示的意義(實際的例子就是中南美洲經濟普遍較落後,調查顯示人民的快樂指數卻比經濟發達的國家高)。自己替自己上枷鎖、再來抱怨怎麼得不到自由,也許人類就是一種樂於自虐的動物吧!到頭來人們「以為自己嚮往自由」成了美麗的誤會。荷索的巧妙在於用「概念」追打「概念」,這種創意豐沛的實驗精神,使這部片的藝術性得以昇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