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大亨
不管讀小說或是電影,我承認我一向較偏愛晦澀的題材。不過很不可思議的,去年金馬影展看了十一部電影,當中最喜愛的兩部,題材可是一點也不陰沉。一部是讓我笑到快要胃抽筋、嘴角發痠、眼淚都流出來的「怪獸突擊g8高峰會」(我看過最有創意的白爛電影、含淚推薦)。另一部就是今天要介紹的、甜美芬芳的小品「充氣娃娃之戀」。


拉斯(Ryan Gosling飾演)母親因生他而難產過世,遭逢巨變的父親變得終日消沉,哥哥葛斯(Paul Schneider飾演)覺得待在這樣的家裡並不自在,留下拉斯與父親出走。長大後拉斯變得極端孤僻(電影從這裡演起),獨自住在車庫裡、總是拒絕葛斯與兄嫂凱倫(Emily Mortimer飾演)的邀約(明明他們就住在車庫旁的房子)。他有顆善良的心,可以正常工作,甚至同事瑪戈還愛慕著他。但拉斯卻完全不擅於社交、極度懼怕肢體接觸,因為肌膚一遭觸碰就會產生灼熱不適感。有一天,他突然開心的向葛斯與凱倫宣佈自己交了一個巴西女友,要讓她回家住。兩人喜出望外,萬萬沒想到拉斯帶回家的卻是一個充氣娃娃---碧安卡。傻眼的他們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遵從醫生的指示暫時配合演出…


(深入劇情分析)
「充氣娃娃當女友」的題材衍生許多爆笑那是可以想見的。有時候看小說跟電影,本來就必須把一些理性、經驗法則給放下。故事中的小鎮居民也面臨著相同的考驗,很多居民一開始也被理性與經驗束縛著,無法接受共演這場「把充氣娃娃當真人互動」的離譜戲碼,但一位曾經受過拉斯幫助的女性說的話起了關鍵作用:「老天,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們有的人幫貓穿衣服,有的人前妻是偷竊狂;有的外甥把錢捐給幽浮俱樂部;為什麼不幫幫拉斯?他是個好孩子。」。我認為這段話是全片中至關重要的一段話,人隨著年紀增長,往往所能接受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壓縮。人的行為或許永遠是不自由的、被限定在一個範圍或模式裡面,但想像力並非如此。最常聽的說法,是說因為家庭或責任的包袱牽絆,但我覺得還是自己變得習慣去畫地自限、什麼都需要得到合理說法才願意接受才是主因,像國外很多小說家其實都是30、40歲之後才開始創作(當然他們之前已經有在汲取養分)。「充氣娃娃之戀」其實還是比較屬於烏托邦式的劇情,就算背景設定在一個純樸小鎮,也不可能每個人的包容力都那麼好。但這是此片編劇Nancy Oliver想要在這部電影中提出的假設與探討(電視影集六呎風雲編劇),他說:「如果一個精神官能幻想症的病人,週遭的人都接受並幫助他,那麼結果會有何不同?」。而之所以會想到這個題材,則是因為無意間點到了出品充氣娃娃的網站,他說:「自從上了這個網站,那些充氣娃娃的形象一直在我腦裡揮之不去,大家都知道娃娃是幹嘛用的,然而我很好奇世上有多少人找不到另一半,要靠娃娃解決問題?這群人又是怎樣的人?」。關於此片最後還有兩點值得一提,片中的小鎮在現實中是無人鎮,原因是本來小鎮要用來蓋機場,因此居民全部搬光光,然而蓋機場計劃卻臨時生變,小鎮就此就成了無人鎮。另一點則是,這部片的清新配樂也是一大亮點,上次在誠品有看到原聲帶。「充氣娃娃之戀」只有在去年的2008金馬影展上映,並沒有正式被引進,我覺得實在可惜,畢竟連我這種黑暗系男孩(陽光男孩反義詞)都會喜歡了,相信如果在台灣上映、宣傳得宜,哪怕是小規模上映單廳都有望衝出不俗票房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