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王建民 Late Life: The Chien-Ming Wang Story %2F 陳惟揚

王建民在紐約洋基隊連兩年拿了19勝,是球隊王牌、更被媒體冠上「台灣之光」,我從小學、中學時代就偶爾有看棒球球賽,但以前只知道指叉球、變速球,也是追王建民的球賽才知道有種球路叫「伸卡球」,那時候球評們形容他的伸卡有如保齡球般下沉的頂級伸卡球,雖然不以三振見長,但常讓打者打出內野球出局。

 

當年無數台灣人追他出場的球賽(我也是),尤有甚者更對洋基隊的先發打者和先發、後援投手如數家珍。(以下王建民都簡稱王),但後來王的棒球路又經歷了什麼呢?老實說,我只知道受傷後的王去了國民隊,之後輾轉又轉了幾次隊,後來自費去德州棒球改造訓練中心,網路上有個練投測速進行中、找回球速的瞬間和訓練師振奮鼓舞的影像,這部《後勁:王建民》把王的「後洋基時代」給補上,畢竟那從來都不是空白的時光。

ssx.jpg

紀錄片的配樂之所以用後搖(Post-Rock),甚至在開頭音樂就給的很滿,或許和王建民說話的步調慢、溫吞不無關係,確實本片的配樂的基為紀錄片主角的氛圍,有著微妙的對比(王和大放異彩過的紐約洋基隊不也是如此)。看這部紀錄片,不難看出王真的是不善言詞的人,中英文皆然。(即使在美國待了這麼多年,王的英文還是不甚流利)。相較之下,無論是曾和王共事的球團成員、王的太太和父母、朋友們,對著鏡頭都能侃侃而談,把想法透過語言清楚的傳遞出來,王的太太和媽媽的一些剖白心聲的話語,都有讓我看得眼眶泛淚,尤其是當王的太太提及大兒子越來越被迫適應爸爸的大半年缺席、每次在王球季或訓練期開始,那充滿符號意義的剪髮,讓今年為人父的我,很不捨與心疼,不論是對王還是王的兒子。

 

王之所以可以拿到兩百萬美金的簽約金、連續兩年19勝,除了無庸置疑的天分外,憑藉的是對專業的執著。經紀人張嘉元說王有很精采的棒球職業生涯,在一路上的順境和逆境中,遇見了許多貴人,但我想這些貴人之所以相助,不大可能是「聊」出交情,多半是被他跨越大半地球來追棒球夢的執著和質樸的上進心所打動,就像王建民的球團舊識這麼說:「永遠不要對曾經成功的人放棄。」。

 

王不想要台灣之光的稱號,他說自己不過是打棒球的王建民,沒有比較了不起,聽得出他話中有滿滿的壓抑、甚至還有一些怨,我似乎在大銀幕中看見王臉上一閃而過的皮膚顫抖,身為半個球迷和觀眾的我很驚訝,王的職業生涯有這麼可觀的收入,但以台灣之光之名包裝的緊箍咒,無時無刻套在王身上、讓他不曾真正放鬆過,他的太太和小孩照理來說可以過上好物質的生活,但王連親手送禮物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寄禮物當補償。王也說了,有人以為他在美國刻苦的撐著,是為了延長年資、領美國大聯盟的最高退休金,但他只是為了要再次站上大聯盟球場:「一天也好。」,這部紀錄片,有這個一天也好,就足以打動到我了。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