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 Roma %2F 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  WORDS:無字歪

自從在今年9月加入Netflix的使用者行列,和太太追完了第一季《漢娜的遺言》後,我就白白繳了兩個月的月費(都沒使用到呀我…),之所以沒有馬上退掉就是在等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的《羅馬》(Roma,2018),從《你他媽的也是》、《人類之子》、《地心引力》都是我滿喜歡的作品,《羅馬》在全世界採限定上映的方式,對於家有小小孩的藝術電影愛好者,可以在家中第一時間看到明年奧斯卡的大熱門片,是多麼值得欣喜的一件事。

 

《羅馬》是導演的半自傳電影,攝影老搭檔艾曼紐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另有案子在身,導演這次是自編、自導、自拍,電影的背景在70年代的墨西哥羅馬社區的故事,一個醫生的小康家庭、有著四個孩子,家中有兩個女幫傭,Cleo (Yalitza Aparicio飾)是其中的一個,她每天清掃著永遠清不完的狗大便,每天早晨她會捧著孩子的臉哄叫他們起來。顯而易見的,她是孩子精神上的母親。

 

平心而論,電影前一個小時步調有些悶,但是還是看的饒富興味,鏡頭在家中的成員、樓梯、物件緩緩的水平移動,你可以說是一種詩意,或可說是悠緩的日常,在觀賞的過程太太一直驚呼構圖是所謂的黃金比例。科珀斯克里斯蒂大屠殺的歷史背景,在片中像是暗影般不張揚地緊緊壟罩著,但真正故事巨輪的轉動,是從女主角找上得知自己懷孕後就撇清關係的孩子的爸,開始不停往前推進。

 

片中無所不在的水的意象,片頭的水,流動的是Cleo洗地打掃水,即使畫面中的水像是優雅的跳著舞,但她的身分階級從開場就破題了,這個家依賴她也需要她,但她永遠只能被迫表現勤勉的一面,不能賴床、更不能鬧脾氣,唯有放假時和喜歡的人看電影,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激起漣漪。

 

而Cleo的羊水破水代表著新生命和生命的轉變即將到來,但孩子的爸之完全不想擔起責任,除了抱著遊戲的心態外,當她找上孩子的爸要一個解釋,他對她不屑啐嘴解釋了一切:『妳這下人!』,她的階級使她的孩子失去了父親。

 

而與水最後的連結,毋寧就是片尾的高潮戲,她走向海浪要去救回雇主的兩個孩子,孩子的頭在浪中載浮載沉,有時消失在鏡頭外,看得我大氣都沒喘一口。

 

Cleo義無反顧地走向海中依靠的不是她的勇氣,而是她的母性,母性無涉階級,只關乎愛。在現實生活中,她因為破水兩小時才到醫院,失去了對她而言不知該懷抱何種心情去看待的孩子,當她說出:「我不想要這孩子。」,但在海浪中,她的捨己救人是自我(和觀眾)的救贖之外、也像是一種母性的回歸和召喚。

《羅馬》:★★★★★

arrow
arrow

    文藝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